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道德和伦理学应如何发展?这是伦理学界许多学者正在热烈关注、孜孜求答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元月11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更是把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通过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长达8年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新著了洋洋洒洒50万言的《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笔者读过后,感到作者在该著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当代中国伦理文化价值观的构想,就当代中国道…  相似文献   

2.
传统伦理学不能全面地说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诸多伦理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当代世界文化背景双重维度审视,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的理伦体系构建,需要选择和运用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问题意识方法、展现道德的价值意义二重性的价值结构方法、整合传统与当代伦理文化的时空结构方法,对道德赖以产生的基础根据的道德本质论、如何实现道德功能的道德实现论,特别是对包含21世纪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怎样的伦理文化可资借鉴、面对后现代伦理文化我们该预设一种怎样的伦理标准等内容的道德建构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海 《幼儿教育》2008,(11):6-8
专家小名片李桂梅,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原理和家庭伦理,出版《家庭文化概论》、《乐在天伦——家庭道德新探》、《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等著作,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独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曾被湖南省教育工会授予"芙蓉百岗明星"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教师职业伦理和价值体系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道德与利益的冲突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如何使这种冲突逐渐走向融合,无疑将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是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道德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这个区分可以发现:实践哲学在古代表现为伦理学,在现代表现为道德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在问题意识和理论形态上都有很大不同。根据罗尔斯和拉莫的观点,实践哲学从伦理问题转向道德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杨昌济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伦理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与刘师培、蔡元培等一起为建构学科化的中国伦理学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而且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和湖湘伦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试图建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伦理学体系,在政治伦理、生活伦理、德性伦理、家庭伦理和教育伦理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精湛的理论命题和观点。杨昌济伦理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一代进步青年,尤其对毛泽东青年时期伦理思想和进步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和最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两周年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将《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3年9月21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召开了“纪念《纲要》印发两周年理论座谈会”。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主持,徐惟诚、黄楠森、许启贤、刘启林、夏伟东、陈立思、吴潜涛、焦国成、葛晨虹、孙春晨等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如何按照《意见》的要求,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峰 《天中学刊》2010,25(4):51-55
古希腊的德性传统自近代以来已经退居边缘地带,为寻求摆脱道德困境的出路,麦金太尔在追溯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的同时,试图以他的德性伦理来摆脱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由此,他展开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深刻批评,提出了走出道德困境的若干可能性尝试:回归亚里士多德,用传统叙事的方式研究道德哲学,重建目的论,建构各种形式的道德共同体。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对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即把伦理学思考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何向传统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伦理道德遗产的批判与继承,既是“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道德生活实践的呼唤。在科学分析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传统伦理道德对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的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最重要的生产和消费的运作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组织的维持、个体的工作生活状态、精神风貌、道德素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道德包括家庭伦理的建设,在担任党总书记后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的家教、家风、家训,要注重家庭建设,通过家庭美德建设促进全社会伦理道德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思想,结合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从中窥探建设中国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途径,从而进一步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家庭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规范着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和谐与社会关系健康存续的支撑和保障。传统农村社会中家庭伦理主要是父子、夫妇、兄弟等“三伦”。这三伦因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辩证对待传统家庭伦理与道德理性积极调控相辅相成,应成为现代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有关经济伦理的讨论中,经常会涉及“经济人”这一术语。但究竟什么“经济人”?“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什么关系?“经济人”概念的合理性及限度在哪里?对于这些基本问题,伦理学界讨论甚少,经济学界的讨论也仅限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层面。笔者认为,从经济伦理角度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理解。 一 “经济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出发点,据说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新媒介化生存与新媒介化风险的现实需要确立以“责任”范畴为核心理念的新媒介责任伦理.在新媒介化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介责任理论的出现不仅使传统伦理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赋予了传媒伦理学新的道德维度.新媒介责任伦理学的建构应以技术伦理、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为内在维度,形成现代传播伦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义利观是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建设必须深叩义利问题,并在确立正确的义利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应有的成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教授撰著的<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社会主义义利观研究>一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问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价值观和如何树立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伦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伦理建设是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伦理建设”的提法包含了“道德建设”的内容,但似乎又有更加深广的文化意蕴。如果说道德建设只关注个体品德教养及行为规范的遵从,那么伦理建设就要进一步关注个体道德赖以生存的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背景。由于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就像个小社会,社会上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高校中几乎都存在。比如,党政管理伦理、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家庭伦理等,这些应用伦理学问题在高校中都存在。这就使得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伦理观的认识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关于家庭关系及其伦理规范的观念,是儒家人伦思想和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伦理学认为孝与悌--亲情,是处理家庭亲缘关系的道德规范;朋与友--友情、夫与妇--爱情,是处理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它们是建设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化资源。在挖掘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反思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做到爱人以浓情、修已以正心。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道德传统,古代道德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伦理学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是显学。自称“道德渊薮”的中国,圣人教化不绝于耳。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表明发展现代高科技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加强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比较古今道德思想的异同,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价值始点及其资源性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价值始点问题是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这一课题的解决 ,有待于伦理学与教育学的生态整合。道德教育的逻辑价值始点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情感和践履道德法则的职责意识 ;道德教育的历史价值始点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实然”与“应然”的悖论 ,是内在于这两个价值始点的源始性资源性难题。超越难题的出路 ,在于回归实践理性的人文本性 ,回归家庭的伦理本位的人文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