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和需要突破的问题,提出上海要追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并就高位均衡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说明。本文认为,上海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按照学生数均衡配置校舍、经费和师资等资源,其重点和难点是抬高底部,核心和关键是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上海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要求下对高位运行的义务教育发展所作的判断与选择。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引擎、学校是教育改革发生的策源地、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决策的重要依据、体制机制是教育改革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深化我国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是立足于新起点的"高位均衡",需要明确目标内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的潜能,促进其内涵式发展,并要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得外部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然途径。目前,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均衡,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生源不均衡、教育管理制度和升学考试制度导致的不均衡。为实现河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做好以下工作:转变教育理念,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标准化建设;改善教育管理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颁布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保障了全国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部分早就实现了初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等发达地区,有必要对义务教育均衡评估指标进行完善和修正,以适应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修正国家均衡指标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应该增加基本的学校管理的指标特别是在校际间的均衡状况.另一方面,应该增加鼓励学校特色发展的学校管理指标,这类指标是为满足优质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津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软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及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显著.实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重点在于解决影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源问题,创新以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龙头机制,培植城乡一体、区域创新、学校特色的内生发展机制,形成以一带三、全面提升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6月24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参会代表对山西太谷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了实地观摩、考察。该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六大盟区为框架,以四化两改为抓手,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带动每一个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全县义务教育走上了高位均衡发展的快车道。在参观考察过程中,该县太师附小,明星中学、实验中学、胡村小学、小白小学一  相似文献   

8.
6月24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参会代表对山西太谷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了实地观摩、考察。该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六大盟区为框架,以四化两改为抓手,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带动每一个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全县义务教育走上了高位均衡发展的快车道。在参观考察过程中,该县太师附小,明星中学、实验中学、胡村小学、小白小学一  相似文献   

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是特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可能.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均衡的发展趋势是显性均衡和隐性均衡的统一,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在特定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形式的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的分解与重构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实质是破解义务教育区域空间结构的结构惯性.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应该引导每一所薄弱学校办出特色,保障农村学校的交流话语权,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对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行动上还存在误区。一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办好每一所学校等同起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重于宏观的控制,办好每一所学校致力于微观的把握。前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研究》2009,(5):39-39
近日,广东省政府出台意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以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和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求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强制度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促进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研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教育》2011,(12)
杜玉波:化解择校热的根本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前不久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化解择校热的根本措施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明确路径,率先在县域、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二是明确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是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其关键是应用.本文以中山市的"一站式"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为例,探讨了以信息化应用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和策略,并对一站式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运营模式和升级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在即将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之际,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彻底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而采取的又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举措.要想使这一利教、利民、利国的系统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和促进每一个农村孩于健康成长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一定要正视教师队伍的现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首先推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从而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完成"两基"之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艰巨使命和重大难题,摆在了政府和教育系统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建设对促进薄弱学校发展和教育基本均衡(一些地区推进"优质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办好每所学校、培养好每个学生、发展好每位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归。区域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每所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中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区域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建设对促进薄弱学校发展和教育基本均衡(一些地区推进“优质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办好每所学校、培养好每个学生、发展好每位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旨归。区域教育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每所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中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区域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了更高的期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有条件下,全局实现我国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比较困难,然而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地区等)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有其现实性和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20.
"走向新优质,是通过深化学生立场,开阔未来视野,有效应对差异的学校持续改进,成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及其系统。"走向新优质:高位均衡发展阶段的学校改进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基础教育进入了以提升内涵为重点的高位均衡发展阶段。然而,公众仍然抱有较大的择校冲动,仍有较强的教育改革呼声。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制度之下,让每一所公立学校都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公众满意,这是新优质学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