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同质化竞争如此激烈的电信行业,品牌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中国移动在网络、产品、业务、资费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已经逐渐缩小,电信业的竞争由原有的产品服务竞争开始全面地转向品牌.广州移动从品牌经营现状出发,结合现有品牌优势创新性的提出品牌价值化经营理念,从隐性和显性价值两个方面着手,推动建立合适企业品牌发展的组织环境,以企业责任为核心提升品牌形象,以客户价值为目标提升客户品牌价值,从而使广州移动能够在激烈的全业务竞争时代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自主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取得品牌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因素,是我国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以创新文化环境为切入点,从价值链理论的视角,探究创新文化环境下自主品牌竞争力构建的作用机理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创新文化环境驱动下,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协同作用影响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构建,从而使企业实现品牌价值,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主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取得品牌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因素,是我国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以创新文化环境为切入点,从价值链理论的视角,探究创新文化环境下自主品牌竞争力构建的作用机理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创新文化环境驱动下,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协同作用影响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构建,从而使企业实现品牌价值,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主品牌创新功能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品牌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自主品牌创新具有提升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深化自主品牌开发、保障自主品牌安全和提升自主品牌价值等四大功能。本文在对自主品牌创新的四大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自主品牌创新功能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某企业的自主品牌创新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04年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开始,自主品牌的构建成为了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潮流,各大汽车企业都提出其目标和发展构想。从共性上来看,由于汽车产业技术密集型特征,要想打造自主品牌,必须首先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既而通过知识产权所形成的差异化优势来赢得市场,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场经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从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规模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的历史新阶段。2018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曹金萍提出了让品牌价值实现有效转化的建议,[1]表明品牌价值实现转化问题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可以预见,在日趋激励的品牌竞争环境下,品牌价值的转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这对企业经营者品牌价值转化认识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仅应关注通过市场交易,提升或保持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溢价多销,取得高额的利润和稳定的收益,实现品牌价值转化的同时,也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对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交易外品牌价值转化途径的认识。为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制订合适的品牌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能给顾客和企业两方面带来价值,提高品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价格促销对服务品牌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实证研究的方法,着重从品牌美誉度、忠诚度两个维度研究了价格促销幅度对服务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价格促销幅度过大(超过25%-28%的限度)将对品牌价值有负面影响,而合理的价格促销(在25%-28%限度内)在维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则有利于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释品牌的内涵、剖析品牌价值的构成,探讨了如何打造和维系品牌.在品牌价值的基础之上,以国内几个典型的大型企业为对象,计算了品牌资产价值投资回报率,以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构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品牌的内涵、品牌价值和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对于构建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佐太  景鹏飞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90-191,194
品牌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焦点,拥有名牌就等于拥有了广阔的市场。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我国企业的加工制造能力有目共睹。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有限。这迫切的需要我国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1.
8年,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时间并不长,但它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成功却是显著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汽车)成立于1996年,用8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汽车业产销1 00万辆的奇迹,并且这100万辆汽车从研发、制造到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完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旗下欧曼、欧V、风景、奥铃和时代轻卡个个都是自主品牌.目前,福田品牌价值106亿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设计开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自主品牌的路径,须首先进行STP战略分析,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吸引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稳定品牌核心区域、培养品牌管理人员及完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科学的内部管理;向政府和其他部门寻求政策和资源帮助;选择适合的品牌营销模式进行品牌推广,以保证自主品牌的长久生存.  相似文献   

13.
品牌价值来源及其理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品牌价值来源经历了从品牌资产理论到顾客价值理论,再到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的演化过程.其中,资产价值理论强调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价值;顾客价值理论强调品牌为顾客带来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则强调品牌是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一种承诺.通过对以上三种品牌价值来源的理论基础及思想特征进行了探索,得到的结论是:不同品牌价值理论都表达了不同的品牌价值来源,代表着不同的品牌理论研究视角,隐含着品牌塑造实践的不同理念和管理行为;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并非是对资产价值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的否定,而是兼容,它代表了品牌理论发展和品牌塑造实践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生产大国,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做贴牌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水平较低.对于两者的战略选择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存在一定的争论,为此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讨.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自主品牌与贴牌生产的选择问题,是自主经营与依附经营的选择问题.从品牌的社会文化效应来看,选择自主品牌是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途径.从国家战略层面,选择自主品牌是企业在全球建立核心竞争力,国家获得更多影响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形成关键要素识别模型,在进行调研和数据获取的基础上,获取了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形成的五大关键要素,确定了各关键要素对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为企业把握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形成关键要素,提升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品牌的产品识别体系较为混乱,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品牌特征,企业无法通过产品这一直接有效的途径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而消费者选择消费品牌的目的明确即对保障的要求和对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因此产品品牌特征混乱的企业很难形成固定忠实的消费群体.索尼作为日前顶尖的消费类电子品牌的先锋,将产品与品牌特征紧密结合,消费者能快速识别出索尼的产品,这便引出了许多人常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看就知道是索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周梁 《中国科技信息》2004,(21):35-35,37
针对企业品牌延伸,探讨了其中的三个方面问题:品牌延伸的基础、如何形成品牌组合、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态度.文章提出,品牌价值是品牌延伸的基础,并以广度和深度作为品牌价值的简单分析要素;未来的企业品牌延伸将形成更多的品牌组合;消费者态度是决定品牌延伸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广西地区工业企业品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品牌价值的价值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品牌价值的阶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土品牌吉利并购国际名车沃尔沃,引发了一场是"攀龙附凤"还是"惹火烧身"的争议;不同身份地位品牌之间的并购行为究竞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传统研究主要从企业绩效角度衡量企业在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关于并购对公司品牌影响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本研究从消费者视角探讨了品牌并购对原品牌公司综合形象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并购信息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公司能力联想但不一定能提高其公司综合形象;并购高形象(身份)的品牌比并购低形象(身份)的品牌更有利于提升原品牌的公司综合形象;多元化并购战略对母品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要小于强化并购.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竞争态势下,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差异微乎其微,而精细化管理和企业软实力增长成为同质化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品牌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品牌价值、品牌形象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竞争发展和品牌建设思路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