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乡村乡规民约是根植于回族乡土社会,独立于国家法之外的由乡民们共同信仰,共同讨论,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执行的实际上调整乡民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包括由政府指导和帮助制定的成文的乡规民约和乡民自发的通过口承等形式传承下来的不成文的乡规民约。它紧紧围绕回族乡村乡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伦理习俗、经济交往、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依据乡民的内心认可发挥着功用,实际规范着这一乡土社会的秩序。本文试图借助回族乡村乡规民约这一视角,依照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对回族乡村乡规民约如何存在,其功用价值如何定位以及乡规民约和乡村自治等问题尝试作以法社会学的解析研究。进而探讨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融合,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生于民间、出于习惯的地方性知识,是调整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乡规民约的自身内涵、云南多民族的社会特点以及当代法律的自身局限,共同为其在地区司法审判中的参照适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具体适用的乡规民约需结合价值合理性、内容革新性以及公众认可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别取舍。实质上,乡规民约适用于审判是国家对非制度化民间法的认可和民间法在现代社会的再生与再造。  相似文献   

3.
站在一种把法律看作是一种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立场,而非绝对地把它割裂为由国家制定或是市民社会中形成,认为法律要么只与政府或命令联系,要么只等同于人们的社会习俗及其正义绝对化。通过分析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的互动作用的过程,以期寻求一种二者相互协调又相互补充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黎族在长期生存繁衍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惯法,其作为黎民解决纠纷的一种民间规则,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在法律规范方面凸显出诸多冲突和矛盾,使基层司法工作经常面临两难选择。本文从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入手,分析习惯法存在的原因及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探寻二者之间的契合路径,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有效管理,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法律审查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平衡协调、维护公平竞争、国民待遇。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之间既存在重要区别,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我国应健全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协调机制,改进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审查制度体系,完善相关立法及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从倡导以“忠孝”为主的良善社会风气、惩戒恶俗淳美社会风气、化解民众矛盾、维护地方治安、息讼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清代白族乡规民约对民众的教化作用,并对这种作用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规民约研究8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规民约的学术研究兴起于民国,至今已经走过八十余年的历程。20世纪50至80年代的30年间它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之后复归于繁荣;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一门显学。以往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区域性增强、与时政相勾连等特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例如:乡规民约的概念界定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一些重要历史时期和一些重要区域的乡规民约关注不够,重要政治人物乡规民约思想的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失灵与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失灵与经济法的关系是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首先探讨了国家失灵的定义、表现、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国家失灵与经济法关系的看法,认为经济法的概念中不应包括克服国家失灵的内容,经济法的产生并不是为了克服国家失灵,经济法的功能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失灵的法律对策应由以行政法为主体、包括相关的宪法性法律制度来承担,并认为严格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经济法。  相似文献   

9.
民间法作为一个渐进发展的规则集合体,由于它的自生自发性和回应性决定了它在我国由三种样态构成。基于民间法的特征,使得其与国家法存在广场效应与剧场效应的对立及两种语境之争,我国法治建设进路中存在着“双重社会”模式这样一个最大的国情,我们应当从市场经济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加强行政执法与法官审判中的法律解释等四个方面来达致民间法与国家法在中国社会与法律的顺利转型中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10.
论法官造法     
法律的特点之一是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判例法为主的国家,法官具有根据当前社会的一般价值观念阐释既有判例形成的原则和规则的权力,而在以制定法为主的国家,法官也不能因为制定法的缺位而拒绝裁判。法理上看,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的变动性必然使法律留下某些空白地带,法官自由裁量权必然存在;而我国由于法治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和成文法传统,又缺乏适用判例法的经验和复杂的技术,对中国目前来说只有从提高法官素质、增强并规范监督制度等方面着手,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借鉴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乡规民约曾以不同的形式及强大的生命力顽强地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乡规民约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研究乡规民约的发展,从中汲取精华,关系到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虽有不少学者对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进行了研究,但鲜有从古今乡约对比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伦理性、多民族和广地域决定当代中国乡规民约仍需存在.乡规和民约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简单地将乡规民约理解为单一的乡规或民约.历史上乡规民约经历了“乡规→民约→乡规”的变迁过程,社会形态变更期重乡规、稳固期重民约,当代中国乡规民约建设应以民约为主,当下学界盛行的“当代乡规民约建设就是村民自治章程建设”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当代乡规民约的存在并不是基于制度性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伦理性的规范,必须摒弃道德思想树立伦理理念、淡化道德的功利目的彰显其本源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法治有其重要的标志和评价尺度,在法治国家,人民是法治的真正主体,法治的载体是民主;国这结构是由法律特别是宪法确定的;社会稳定和秩序是通过法律实现的;治理国家的法律本身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则。评价和分析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存在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机构和稳定的法律秩序,以及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认知水平状况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国家与社会并立互动的二元结构,这就为民间法的继续存在与发挥作用提供了社会条件。由于国家、社会二分而形成的大、小传统的阻隔为民间法的存在提供了化土壤。在处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上,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挤压与消灭,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盐专卖制度中国家与盐商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培训与研究》2003,20(3):61-64
本从国家与盐商的法律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盐政的发展历史。笔以为国家与盐商的法律关系具有多重性与多变性的特点;盐引作为国家与盐商法律关系的凭证,其法律性质也应是多重和多变的;两法律关系的发展史对我国经济制度多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的民众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成果,是少数民族"行动中的法"和"活的法"。文章从习惯法的地域性、多样性、物质制约性等特征入手,在公平与效率的视野下对习惯法进行进一步解读。提出习惯法与国家法应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家法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重视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习惯法更加贴近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接近于传统的礼仪和禁忌,习惯和风俗,能够产生法律的功效,并作为国家法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在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无可回避的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指出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当前立法层面上特定范围内的补充法源地位和在司法层面上的法律漏洞的补充作用,提出了协调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8.
公司交叉持股是公司制度演进的必然结果,但是其产生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具有正负影响。各国对公司交叉持股的态度曾有较大的差异,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纷纷从公司法、证券法及反垄断法等多个方面制定兴利除弊的法律规定,相关法律规范日益趋同。我国公司交叉持股现象日益普遍,但是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漏和滞后,亟待建立与健全。  相似文献   

19.
国家投资经营法的产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克服市场唯利性缺陷是国家投资经营法产生的经济基础。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市场唯性性缺陷也就必然存在,国家投资经营法也就必然成为国家调节经济不可缺少的法律。国家投资经营法与宏观调控法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国家救市是国家投资经营法独立地位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20.
乡规民约教化活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教育形式,其利用乡规民约的力量而为民众建立了制度支撑,担当起社会教化的重任。明清乡规民约教化活动,以地方威望之士为教化主体,根据各地实情而制定了内涵丰富的教育内容,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稳定的协同之责,又发挥着易风正俗、劝善除恶的教化之任,对明清基层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