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身性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重要特征,早已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具身认知抓住了传统认知对身体性忽视的重要局限,为理解和设计学习提供了新基础,成为继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后教学设计范式的新转向。而兴起于学习科学领域,整合具身认知与新型交互技术的具身学习,已经打开了一扇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窗口。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理解技术、学习、设计与具身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2.
数学具身学习是一种视学生的身体和心智为一体而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全息具身唤醒学生的数学经验,通过全员具身激发学生的系统思维,通过全程具身使学生习得身体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全效具身促进学生的情智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揭示了传统认知的重要缺陷——对个体身体的忽视,突出了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特点。根据具身认知生成的路径,可以分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此为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从纯粹大脑认知的传统教学转到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师生互动的身心融合为生成式学习达成了路径,情境教学则为加强身心体验的重要教学方式,消除对学生和教师身体束缚的负性具身效应。具身认知观还为教育教学评估提供了体验性、参与性与生成性的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4.
具身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身体感觉运动系统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习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学习者的认知根植于身体感官行动,经验建构于学习环境交互。教育教学中的具身学习,可以通过环境、身体和心理三元交互进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具身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具体学习环境的体验中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具身认知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具身学习成为改善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然而,具身学习与课改倡导的体验学习之间界限模糊,但从身体的视域出发,体验学习与具身学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并且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此外,从体验学习到具身学习意味着身体的全面解放和回归,它不仅让体验学习"深度"回归,更让学习者获得了全面的主体性,从而实现学习主体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6.
具身理论揭示出了学习过程中身体体验属性的价值,为理解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视角。具身理论视角下的现场学习力在本质上是教师在教育现场的行动参与中表现出来的能动觉察状态,具有临场感、情境性与生成性的特征。为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在教师学习中要注重教师行动的直接参与,强调教师的具身性体验;创设具体教育情境,引发教师学习的替代体验;在行动中建构知识,关注教师学习的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7.
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强调教师身体作为教学认知和体验的载体,从整体上即时发现教学范型,感知教学相似性并生产教学相似性,它是教师成长的日常途径和方法.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具有发生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体验性、过程的缄默性以及品质的教育性等特点.具身模仿学习现象的发生意味着教师具有自我生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教师教育欲走出“身心二元”的泥淖,应该重视发掘教师具身模仿学习的智慧,探索超越的教师教育.超越的教师教育理念强调基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和现实教学空间,注重教师身体经验、实践智慧、内在体悟,以及对教学范型的职业敏感,以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成长.超越的教师教育注重多元化教师教育或教师发展环境,强调保障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发展属性.  相似文献   

8.
具身理论强调身体参与教与学的重要性,有利于克服在线学习的局限性,为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提供新思路。将具身认知、具身教学、具身学习、社会具身、情感具身理念融入在线教育的教与学过程中,探讨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情感临场感、学习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对在线学习有效性的影响,从“身体主体”“身体体验”“身体关怀”“身体参与”“身体思维”等五个维度寻求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的路径,为在线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具身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具身学习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为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对具身学习的含义、理论基础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析,从而促进教师具身学习研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具身认知运动的发展,幼儿的具身学习愈发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世界经典学前教育方案的分析发现,促动幼儿具身学习的路径主要有三点:材料、环境、教师。本研究从材料种类、层次与结构的多样化,空间布局、设施设备、教育活动环境的灵动性以及教师的儿童视角来探析促动幼儿具身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具身学习,是强调认知和学习以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为主体的成人学习方式。随着成人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这种学习理论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接受。具身学习通过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为视角来研究成人学习过程,开创了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角度。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对具身学习的涵义、理论来源、实践应用和意义进行探析,从而促进具身学习研究和成人学习理论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根基,概念学习是学习的起点。作为未来教师,师范生师德概念学习面临着应然和实然的双重挑战。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具身师德学习路径对师范生师德概念学习的影响,通过对师范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师德概念理解进行内容分析可知,在具身师德学习路径中,师范生通过情境映射和行为隐喻完成了角色迁移;其学习过程超越学习者—学习内容的主客二分、凸显师范生—未来教师的生存过程并转向具身性—生命存在的此在存在。借助具身师德学习路径,师范生们的师德基本概念学习水平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是身体参与的认知,通过身体、环境、感知、心智的互动融合完成知识的表征。科技场馆借助实体场馆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了具身学习的场域。文章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在科技场馆的具身学习中融合三种环境(即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和三类具身(即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设计了科技场馆学习支架。随后,文章在“电流的磁效应”主题学习中开展了两轮迭代设计研究,验证科技场馆学习支架的应用效果。最后,文章形成了修正后的科技场馆学习支架,以提升学习者身体在场的行动参与感,帮助学习者身体体验的内化与经验建构,为学习者在科技场馆中的具身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认知是大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与身体无关.在这种理论范式下,教育与教学实践将学习视为一种“离身”的心智能力训练,但具身认知挑战了这种教育理念,并且掀起了一场具身学习的革命.身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受到重视,学习环境的建构变得同样重要.游戏化学习很好地兼顾到了具身学习的上述特点,并且符合成人学习的偏好和特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在成人培训中引入游戏化学习的实践,是成人学习的本质回归与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相似文献   

16.
董芬 《教育导刊》2013,(12):19-21
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处理好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当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身与心相分离的状况。作为当代认知新转向和新发展的具身认知,其核心观点是认知基于身体,身体与认知密切相关,它对身心分离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文章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提出具身性教学策略:构建具身认知的动力环境;知识学习的具身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身感受与领悟。具身性课堂教学的转变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新型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关系混沌而有秩序、复杂而有结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建构、互利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应性强、开放性好的整体系统。美国技术哲学家伊德在吸收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具身的观点。本文认为,具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需要通过具身技术来实现,并从技术具身观点出发,对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技术的文化嵌入性、赛博学习空间的具身建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以下四点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原则:1)尽可能多地“吞噬”学习者的各种不同知觉体验;2)设计并运用与所学知识概念相符的动作;3)让学习者在直接体验某一现象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4)充分利用各种代理实现学习者知识理解的具身化。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致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量感”是核心素养之一。具身学习着重于身心一体,从而实现大脑与环境及身体的互动生成,学生的量感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具身体验,而具身学习贴合量感培养的切实需求,通过情境具象化、体验具身化、操作具体化等具身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测量活动中提升“量”的认知、增强应用意识,并逐步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身体与心智的相互作用、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转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是从过多注重心智训练转向关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的身体需要、身体感受,改变单一、枯燥的心智训练模式,推进幼儿教师身心相融;二是从忽视教师身体学习的环境转向营造支持幼儿教师具身学习的培训环境,促进教师身境交融。  相似文献   

20.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