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可以将科普剧理解为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和以人为载体等三种形式的课程资源统一体,其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科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意味着科普剧开发主体和开发方式的改变。建立馆校互动机制、将课程内容情境化、将科普剧表演活动课程化是科普剧开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普剧作为趣味性的科普形式,其独特的价值让广大青少年儿童受益良多,但在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还存在着方式单一、脱离科学课程、功利化取向等问题。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审视,科普剧是一种服务于科学课程的资源,它是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三种形式课程资源的统一体。将科普剧作为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实现科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科普剧的教育功能,并深化科学课程改革。促进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做到:更新科普剧理念,让科普剧进课堂;实现馆校合作,开展科普剧综合实践活动;立足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科普剧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正>科普剧(science popularization drama)即科学互动表演剧,是一种新兴的、独特的科普形式,是教育戏剧的一种。作为一种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戏剧活动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的实现。这一活动的展开必须要符合教育戏剧的内在逻辑,同时又必须符合科普的要求,即要以原理简单、现象明显的科学实验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付之以科普  相似文献   

4.
小狐狸生病     
喜好表演是孩子的天性,科普剧的表演恰恰给了孩子们很好的一个机会。表演对提高孩子的人综合素质十分有益。邀上几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来表演吧——  相似文献   

5.
音乐剧是形成于20世纪的一门新兴的舞台艺术,贴近生活,雅俗共赏.音乐剧将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儿童音乐剧表演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以音乐剧为依托的表演类综合实践课程.学生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的人物角色和社会角色,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受到艺术教育. 设立课程目标体系 小学儿童音乐剧表演综合实践课程在二至六年开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我们制订了有主题、有层次、递进的课程知识体系.根据各年级学习的侧重点,制定了"我是小演员""合作演绎精彩""打造我们的音乐剧""我的舞台我做主"等年级主题,围绕音乐表现能力、形体表现能力、台词表现能力逐层设计教学目标,以音乐剧的形式组织教学和学期展示.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8,(8):F0002-F0002
由省科协科普站,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育宣传中心,省科技馆和新安晚报社等五家单位主办的“安徽省科普剧表演大赛”现场展演6月13日在省科技馆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课程思政在民族学校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创新课程思政形式,做学生能够接受的、乐于参与的科普剧,在科普剧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传承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涵养家国情怀是当代民族教育物理教师工作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美育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幼儿故事剧表演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故事表演对话随意化,缺乏生活体验的审美知觉;故事表演动作符号化,缺乏游戏体验的审美想象;故事表演情感浅表化,缺乏艺术体验的审美理解。认为可以从对话"悦耳",提升审美直觉能力的敏锐性;动作"悦目",激发审美创造力的独特性;情感"悦心",萌发审美态度的意向性等三个维度加强对幼儿故事剧表演活动美育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中的生活剧表演教学方法,是将英语语言和日常生活情景表演融为一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英语教师根据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主题,布置生活剧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网络和图书资料,设计生活场景,编写生活剧剧本,准备表演道具,再进行课堂表演。此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调动学生参与生活剧教学的热情,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14-119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舞蹈学专业课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差距。按舞种建立"课程横轴线",在每一舞种课程横轴线上建立该舞种的身体技能训练、教学法、剧目表演、剧目分析、编创技法、舞种文化等知识网,打造"教学、表演、编创"能力于一体的网状式知识体系,实现"一课双师三能"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此试图改变部分院校舞蹈教学的中专教学痕迹,为部分高校舞蹈学专业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可参考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音乐合作学习是通过共同的研究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话动.  相似文献   

12.
在故事剧表演活动中,成人应转变"演出至上"的观念,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创造条件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幼儿兴趣点形成故事剧表演主题,并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充分体验故事剧中的情节,以此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故事剧表演活动。教师在故事剧表演活动四个环节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主题选择,丰富经验与适时介入;情节体验,关注焦点与有效引导;故事排演,以"玩"代"练",激发童趣;分享评价,重视参与,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戈夫曼采用拟剧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微观互动,把人际互动比作戏剧表演,而师幼互动作为人际互动中的一种,具有"表演"的性质,体现出"表演"的特征。在传统的师幼互动中,教师通常作为表演剧班呈现表演,幼儿作为观众处于被动跟随状态而丧失了主体性。本文基于拟剧理论,探索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角色互换,使得幼儿上位为"演员",保证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纸偶剧作为童话表演形式之一,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童话的了解,进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本文介绍了纸偶剧定题、纸偶制作、表演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纸偶剧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演"这种形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中来。无论他们的舞姿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合拍,都是他们对音乐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演"的机会,就会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一、让"歌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歌表演是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揭示音乐的形象,是最简单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表现形式。学生演唱的许多歌曲的歌词内容都有一定的可表  相似文献   

16.
<正>提到游戏,幼儿教师自然会想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一些带有一定规则、具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事实上,《纲要》倡导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包含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游戏,引申开则为"一日生活皆游戏"。教师对幼儿活动水平要有敏锐观察力,具有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具有灵活的教育活动组织应变能力,具有带领幼儿活动走向价值化的引导能力等。如我园实施的表演课程,幼儿通过自主表演游戏,学会与同伴合作设计广告词,用自己  相似文献   

17.
科学嘉年华     
2011年9月16日,首届北京科学嘉年毕主场活动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国家体育馆东侧广场举行。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30余场科学表演秀、科普剧演出从及140余项互动科普项目在嘉年华活动主场进行了展示。来自北京花家地实验小学的我刊特约小记者瓮奥博同学在参观后发回了他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科普影视包括科普电影和科普系列剧,内容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促进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把科普影视作为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探索,目的是将科普影视这种超文本形式引入学校和课堂,丰富科学教学资源,探索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弥补科学探究活动"深度"有余、"宽度"不足的局限,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更为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越剧作为中国"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将戏剧性与抒情性、表现性、哲理性与音舞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越剧《天长地久》实现了越剧与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互文性。通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转型,同时也诠释了莎剧的人文主义精神主题。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越剧《天长地久》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京海淀社会大课堂”在清华大学开幕,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将走进大学校园,现场体验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聆听百名教授开设的科普讲座。据悉,在“北京海淀社会大课堂”为期一周的时间内,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将开放30个研究所和32个实验室,让中小学生们有机会当一天科学家,表演一场科普剧,在重点实验室上一堂科学课,与科学家进行一次面对面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