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晶 《晋图学刊》2015,(1):71-75
中国古代版画艺术长廊中,清代宫廷内府刊刻的版画作品因其内容丰富,镌刻秀美,保存完整,在中国版画乃至世界版画史占有重要地位。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清代内府图书中穿插了大量宫廷版画,整体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谢小华 《北京档案》2004,(10):48-49
铜版画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版画,其制作方法,是在光滑平整的铜版上先涂抹一层防腐的蜡,然后用刀或针刻画出画面的形象,再用酸性的腐蚀液腐蚀,经过刻画的地方,形成凹线,在凹线内再填入油墨,经过压印机将油墨刷印在纸上,这样出来的印刷品就是铜版画.铜版画最早由康熙年间的欧洲传教士带进中国.这种西洋画线条刻画细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得清帝和达官显贵们的喜爱.看着精美的西洋风景铜版画,极其痴迷西洋物品的乾隆帝逐渐萌生了制作大清朝自己的铜版画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哈恩忠 《历史档案》2023,(1):144-144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副研究馆员沈欣所著《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2022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清代宫廷施行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使清代内廷生活相较于前代显得更加封闭和神秘。随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的次第开放,为该书进一步深入和全面考察清代宫廷女性和宫闱制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上,清代是油画发展的高潮时期,其中宫廷油画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清代宫廷油画艺术特点进行了详细探讨和考证,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清代宫廷油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元代到清代时期,中华民族历经蒙古族、汉族和满族交替统治的多样局面,宫廷舞蹈也呈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其中又以清代的宫廷舞蹈最富个性特色。在清代宫廷舞蹈的发展阶段中,前期的宫廷舞蹈主要体现为民族传统舞蹈形式,中后期的宫廷舞蹈则在保持前  相似文献   

6.
张洋  孙冬 《兰台世界》2016,(13):149-151
清代宫廷绘画是清代绘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容性和融合性,其中表现的题材、思想情趣和笔墨技巧都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经济、思想和文化因素对绘画发展的影响,对于绘画特征的总结和梳理更有助于了解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在梳理清代宫廷绘画发展脉络的同时,总结清代宫廷绘画的艺术特点,并针对清代特有的"西学东渐"现象所引发的绘画新发展展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清代宫廷绘画与西方油画的相互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甲爽 《兰台世界》2015,(3):150-151
清代满族人继承和发扬了先祖冰嬉运动的传统,宫廷冰嬉运动盛况空前。冰球、速度滑冰等冰嬉项目深受人们喜爱。乾隆皇帝是清代统治者中对宫廷冰嬉运动推动力度最大的一位,为宫廷大规模开展冰嬉运动提供了各方面保障。  相似文献   

8.
谭赟 《兰台世界》2014,(6):108-109
清代宫廷音乐风格大多为典雅端庄,并有着徐缓延绵的节奏,其发展经历了借鉴、补充及完善的过程。同时,清代宫廷音乐有着保守性的特征,特别是宫廷中的雅乐更多承袭前朝音乐,很少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清代宫廷音乐风格大多为典雅端庄,并有着徐缓延绵的节奏,其发展经历了借鉴、补充及完善的过程。同时,清代宫廷音乐有着保守性的特征,特别是宫廷中的雅乐更多承袭前朝音乐,很少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一王朝,清代的宫廷音乐也体现出继承性的特点,它源于汉魏,发展于唐宋,紧接明清,达到了古代宫廷音乐的高峰。本文将会对清朝宫廷音乐的类型、特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挖掘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宫武英殿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宫廷刻书是在明宫廷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内务府领导,世称“内府刻书”。因内府刻书以武英殿为刻书中心,所刻图书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据统计,清代各朝刊刻的殿本书达七百余种,清宫武英殿刻书在清代的文化发展、历代典籍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清宫武英殿刻书处的设立 清代的宫廷刻书最早始于入关之前。清顺治三年(1646年),修成《大清律》,同年刊刻,次年颁行全国。这是目前所知清代入关后宫廷最早的刻书之一。刻书地点仍在明代宫廷刻书处“厂”,并利用原有工匠承办…  相似文献   

12.
清升平署档案是清代宫廷戏曲演出管理机构升平署的工作档册,保存了大量嘉庆至宣统朝的宫廷戏曲演出、礼乐制度史料。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升平署档案的整理,充分发挥这批文献在清代宫廷史、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是古代宫廷装饰艺术之集大成者,堪称古代宫廷装饰艺术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清代在宫廷装饰方面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艺术精华,并与统治者自身的满清少数民族文化、西方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宫廷装饰艺术,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并对后世的建筑装饰、各类奢侈品装饰等各个不同领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萨满祭祀是清代宫廷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也是清代宫廷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在清宫里的坤宁宫、堂子以及祭马神室进行,其中坤宁宫和堂子的萨满祭祀是最为隆重的,清代历代皇帝对此也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蒋廷锡对宫廷花鸟画风的继承和创新,以及自身风格多样,宫廷意味浓厚的宫廷画风的形成,还有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画创作生涯的分析,最终得出,蒋廷锡确为清代宫廷花鸟画家。  相似文献   

16.
江洋  章明 《兰台世界》2014,(12):23-24
本文通过蒋廷锡对宫廷花鸟画风的继承和创新,以及自身风格多样,宫廷意味浓厚的宫廷画风的形成,还有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画创作生涯的分析,最终得出,蒋廷锡确为清代宫廷花鸟画家。  相似文献   

17.
清代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宫廷医疗档案,有"脉案"(皇室成员的诊病记录)、"用药底簿"、"配方档"、"传药档"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是中医研究的瑰宝,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翔实资料。医案中"人参底簿"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宫生活习俗的一个侧面。一、清宫大量食参的习俗清代宫廷内广泛使用人参来进补,主要有两种方式:噙化和入药。  相似文献   

18.
清代自建立以来便以其封建帝国的强大统摄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清代宫廷服装的发展便是见证之一。本文就清代宫廷服装图案和色彩进行历史追溯,以便进一步理解其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发展演变过程中凝结成的特有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清初,随着西洋传教士在清朝宫廷 供职,铜版画艺术形式亦为清廷所采用。乾隆年间,开始以铜版画艺术形式表现历史事件, 制作了一系列描绘征战的组画,平定准噶尔的得胜图系其中一组,共计16幅,由西 洋人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4人起稿,丁观鹏等人用宣纸依样着色,交由军机处 发 往粤海关,寄往法国巴黎雕刻铜版,由著名雕版技师柯升(C. N. Cochin)承办。自乾隆二十 九年 (1764年)造办处传办铜版画,至乾隆四十二年所刻铜版及画全数缴齐,历时十余年之久。得 胜图 铜版画融合东西方绘画风格,它的印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现从馆藏内务府 造办处活计档、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上谕档中选录有关史料予以刊发,供研究 参考。——编选者 谢小华 刘若芳  相似文献   

20.
田雯 《文化遗产》2016,(5):136-144
清代宫廷演剧是历代宫廷演剧的高潮,清代宫廷戏曲艺术的高度繁荣带来了戏曲导演艺术的发展。在清代宫廷演剧中,一般由总管、首领、教习担任着导演的部分职能,此外,深谙戏曲之道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会时而兼任导演一职。因为宫廷戏曲是一种以形式取胜的特殊样式演剧,它追求的是辉煌绚烂的皇家气象,故而在导演艺术方面也呈现出与民间演剧迥然有异的特点,装扮的设计、砌末的运用、场面的调度都力求奢华。这虽然与讲求虚拟性、写意性的古代戏曲精神有所背离,但是它确实具备很强的观赏性,在导演艺术方面对于后世的戏曲舞台演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