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北宋文献资料保存有一些关涉宋玉的文化名流的文学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反映了北宋文化名流阶层的宋玉接受倾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北宋文化名流阶层的宋玉接受承继了表现为两极走势的唐代文学思潮中宋玉批评的思想倾向,但与唐代不同的是对宋玉及其作品的肯定意识在北宋不仅是主流意识,而且表现出更强的强势。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表现了市民阶层尚侠义、重功利的思想倾向和世俗化的审美趣味。宋元以来兴起的“说话”艺术是《水浒传》题材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水浒”故事渗透了很多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使它带上一定的市民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渐渐恢复和发展,城市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空前壮大,统治集团的控制能力逐渐下降,这时候王阳明学说逐渐为广大知识阶层所接受,并为更广大的市民阶层所趋  相似文献   

5.
陈定宏  谢冰蕾 《教师》2010,(11):126-128
明代中叶,市民阶层成为新兴的庞大读者群。为了在迎合读者和劝善惩恶之间找到平衡点,冯梦龙在“三言”中叙述了大量的偷情故事,并为这些偷情故事设计了颇具匠心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市民阶层成为新兴的庞大读者群.为了在迎合读者和劝善惩恶之间找到平衡点,冯梦龙在"三言"中叙述了大量的偷情故事,并为这些偷情故事设计了颇具匠心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中后期英国市民与王权的较量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脉络之一,伦敦市民阶层表现尤为突出。诺曼征服后,伦敦因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获得城市特许状,其市民也拥有相当的自由权利。伦敦市民阶层主要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及其他获得市民权的城市居民。他们抑或通过手工业行会参与城市管理,抑或通过斗争和谈判在议会中获得一席之地。二者的关系既有冲突,也有妥协,其目的都为争取各自的利益。最终,其形成的规范和制度为英国宪政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别的故事》和《石榴庭》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的确立文名之作。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出现了对其童话大量译介与广为接受的现象。译者们将目标读者群想象为成人的译介策略,国人将其童话作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接受,体现出深刻与独特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是文化传统、现实需求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像曹禺前期戏剧作品这样横跨传统与现代两个审美疆域,既受到普通市民阶层的广泛喜爱,又能成为少数知识分子的精神享受,并不多见.这其中的奥秘,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深寓形而上的精神意蕴;二是通俗浅显的语言里包孕丰富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于接受,接受的效果如何又取决于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过程中,其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障碍主要表现为接受主体的思想障碍和教育者行为方式引发的接受障碍两个方面。满足接受需要,培育接受情感,发挥接受能动,注重接受差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程度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12.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舷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向,但作者又能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悲剧,实质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与封建制度的矛盾,同时还包含着复杂的性格悲剧因素。其悲剧意义昭示:作为市民阶层一分子只有认清自己的社会阶层属性,丢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幻想,不再依附他们,投归市民阶层怀抱,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幸福。  相似文献   

16.
文学经典包括Classics和Cannons两个维度,它首先是一个文化的观念,也是一个认知型和意识形态的观念,经典和经典化产生于反复阅读和不间断的接受实践中。在15321711年间,拉伯雷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充满争议的经典化过程,鲜明地呈现了文学场复杂的权力关系。1663年的豪华本、1711年的注释木以其早期的多次印刷版本是拉伯雷经典化的重要表征。在指责与批评之间,拉伯雷的小说同时赢得精英阶层和大众群体的关注,尤其是知识阶层的上层和贵族阶层态度分歧的热情关注。在最普遍的抗拒件阅读和接受实践中,拉伯雷一直占据着文学神殿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甄静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6-28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游故事在明清秘密宗教中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民间宗教宝卷中保留了大量西游故事片段,反映了民间宗教家们接受和解读西游故事的特点。首先,他们把西游故事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教育信徒;其次,他们利用西游记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宗教譬喻,阐发教理;复次,他们根据《西游记》中的有关描写,描绘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的接受者就是戏曲的观众和读者,我们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民众、文人学士、统治阶层,分别分析其接受心理。从底层民众对《西厢记》的接受看,与三个因素有关:戏曲的主题暗合了接受者渴望自择佳偶的普遍心理;在红娘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到了自我被肯定的愉悦;极富生活气息的喜剧表演风格为观众欣赏和喜爱。文人学士的接受心理为:文人对自由浪漫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戏曲优美典雅的语言为他们激赏。统治阶层对《西厢记》的接受与以下内容有关:作品不反对封建制度与皇权,认同封建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0.
《哈利·波特》小说系列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形成持续不断的阅读热潮。思考其倍受热爱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故事题材的出乎意料和内容情节的奇幻多彩,更是因为J.K.罗琳选取的叙述环境和为读者营造的接受空间的巧妙性以及故事中蕴藏的亘古不变的生命真谛——"最后一个要消灭的敌人是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