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蒙古族青少年的适应性水平呈起伏式增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分析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运用SPSS21.0软件包分析。结果显示:(1)藏族中学生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较大,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因子表现突出;(2)各因子不同变量上差异较为显著。得出结论:西藏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在心理辅导上应注意类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调查了1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应对水平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1)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应对水平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在注重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方面男生非常显著高于女生,而在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重点学校青少年应对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3)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应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4)蒙古族青少年心理应对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平均分上呈现出初二〉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五年级的年级发展趋势,其中初二是发展的高峰期,初二以后至高中阶段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在江苏省学习的藏族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预科至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三、初二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前者低于后者;初三与其他年级学生在自评症状各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女学生在强迫和偏执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学业自我效能感者与低学业自我效能感者在人际敏感、抑郁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存在较高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8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和年级因素在群体活动适应性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初三年级在群体活动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性别和年级因素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性别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在精力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3)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和群体活动适应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与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684名汉、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汉、藏中学生在生活事件的健康适应因子和其它因子上存在差异,在心理控制源的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应付方式的合理化、自责和幻想因子上差异显著;(2)藏族中学生的健康适应因子与机遇因子对他们采取积极应付方式有预测作用,汉族中学生的机遇、受罚、其它和有势力的他人因子对他们采取积极应付方式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小学生学校适应和学习倦怠的关系,随机抽取山东省枣庄市两所小学四五六年级共3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小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女生的人际适应显著好于男生,男女生在学校适应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五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显著好于六年级,四五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四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五年级,四六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适应及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存在非常显著的中等程度负相关;学校适应能够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从而改善其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与福建农林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其流畅体验与心理幸福感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流畅体验与心理幸福感皆处于中上水平。男性的流畅体验在"技能—挑战平衡","行动—意识融合","自我意识的丧失"和"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维度上的得分上高于女性,且流畅体验的一些维度在年级、文理科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在心理幸福感的差异表现在"环境适应"与"利他行为"上,大一大三大二;"心理成长"在文理科上,理科文科体科;性别在心理幸福感上没有差异;流畅体验多项因子与心理幸福感多项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对心理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58名盐城师院用社会适应性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男女生在人际交往适应和角色适应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管理、就业准备、人际适应和角色适应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很好,且各因子在性别上无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差异显著。自我的刻板性可以预测社会适应48.9%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4,(A2):147-148
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大学生心理成长任务包括适应适应、专业成长和生涯成熟。采取方法为利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和生涯成熟度量表对江西省某大学9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学习适应和自我适应因子外,适应总分及其余各个因子全部具有显著的年级独立效应,并且大一年级适应最差;专业承诺存在显著的年级独立效应,并且大三年级最差;生涯成熟存在显著的年级独立效应,并且大四年级最好,大一、大二、大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综合来看大二最差。从而得出结论:大学生适应、专业承诺与生涯规划存在年级独特效应,支持大学生成长课题包括适应、专业发展、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农村211名留守初中生和223名非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在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三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三个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调查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面临的生活压力事件多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初中学生在生活压力事件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此研究选取107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青少年社会自我问卷",考察了中学生社会自我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学生社会自我发展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中学生社会自我发展水平在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高三〉初一〉高一〉高二〉初二〉初三的发展趋势,呈现出"V"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当代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状况,对850名攀枝花市彝族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去本族同着、族际适应、生活适应、学业适应。结果发现:(1)彝族中学生文化心理适应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但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从具体维度水平上看,去本族固着在性别的主效应显著;其他维度在性别和年级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上均不显著;(2)性别存维度去本族固着、学业适应以及总体上差异显著,均表现为男生低于女生;(3)彝族中学生总体文化心理适应及各个维度的年级发展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大多未达显著性水平,仅在去本族固着维度上表现为高一显著高于初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江苏省479名初中生被试,考察其自我概念与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学习适应呈显著相关;(2)自我概念对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有积极的预测作用;(3)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呈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4)不同适应水平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汉、藏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总体元认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上差异显著。汉族中学生的总体元认知和元认知知识水平高于藏族中学生,而在元从知体验水平上则低于藏族中学生;汉、藏男生在总体元认知及其各个堆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女生在元认知知识上盖异显著。汉族女生高于藏族女生;初二年级汉、藏学生在元认知体验上有显著差异,藏族初中生的元认知体验高于汉族初中生;高二年级汉、藏学生在总体元从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上有显著差异。汉族高中生高于藏族高中生。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调查了1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认知风格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1)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在有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其中认知行为和认知倾向方面男生高于女生;(2)重点学校青少年在认知方法和认知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校;(3)认知决策、认知加工、认知行为方面,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高于城市青少年;认知方法和认知倾向方面,城市来源的青少年高于乡镇或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4)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发展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蒙古族青少年的适应性水平呈起伏式下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将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国中小学生生活适应量表作为此次研究工具,以四川、云南两地青少年(121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初测、正式施测研究分析青少年心理弹性和生活适应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为后期青少年生活适应的干预研究提供切入点。结果显示:对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国中小学生生活适应量表的信效度检验,证明这两种量表适合用作测量工具;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和生活适应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性别、年龄、家庭组成情况、父母受教育情况等人口学变量在心理弹性与生活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心理弹性和生活适应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对生活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28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户籍所在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心理弹性中的积极认知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存在相关,其中,内控性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与心理弹性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对924名中小学生施测羞耻感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结果:青少年羞耻感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青少年羞耻感各个维度、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羞耻感在心理控制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羞耻感是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