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①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去完成这一新世纪的艰巨课题,必须对此持有理性、务实的态度。目前在教育理论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创新教育的热潮,这在客观上对加深人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实验大有裨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概念使用混淆、概念关系模糊等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澄清和梳理,以便能更好地为教改实践服务。   在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大致有:创新教…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要创新,就要发展智力,活跃思维。对此教育教学理论已多有阐述,我们也一直在议在改,但行之多年,却收效甚微,没有根本性改变。笔者认为,是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制约着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那么这些传统观念是什么?如何才能由此突破?这应该是当前深化院校教学改革、真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探究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与大家商榷。一、突破创新教育无关紧要的观念,确立培养创新性人才事关民族大业的思想  培养创新性人才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相似文献   

3.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中小学大力抓好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是两个概念。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指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是同一个含义。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创新教育意味着教育的创新,意味着对原有教育的改革、改造和创新。我们这里讲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也是总理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和国家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对此,笔者理解为,一流的教育必是创新的教育、一流的人才必是创新人才、一流的国家必是创新型国家,而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担负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坚定地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创新教育,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重要使用,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事。对此,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如何推行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目前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在创造教育的施行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是把握创造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创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不在于创造成果,而在于学生的创造个性、创造品质和创造思维。学生的创造个性或多或少地表现于日常行为中,若不被发现和培养就容易萎缩。小学生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向成 《教书育人》2001,(12):12-12
在创新教育研究中,人们常常使用创新意识、精神、思维、能力几个概念,现实中一些人对这几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对创新教育理论的准确把握,下面本人就这几个概念谈一点认识。 笔者认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四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在创新教育中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一般说来,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观念,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具有创新观念,没有这种观念,就不会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更谈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心理方面的特征,是凝聚在人的心理层…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同的学科,方法也不同,曾经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在理科(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适当进行科学史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者的重大使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新旧教学模式有何区别,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大量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弄清楚影响和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种种因素,十分必要。 就教育自身而言,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至少有从下几点: 第一,教育观念制约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观念制约人才观、学生观,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制约教育标准、法规的制定,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不更新,就不会主动地培养创新人才。 第二,教育理论影响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方向,也是制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对教育规律有…  相似文献   

10.
培养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至于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培养,则是方法问题。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最本质的应当是在扬弃中继承、在实践中创新。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史中,曾经有过不少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也有不少已经僵化了的、只能束缚人们手足的条条框框。对此,如何继承,怎样打破陈旧的框框套套,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继承要有选择,选择要有标准;要以创新来打破陈规陋习,但创新必须有方向。所谓的标准,应当以是否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要求为度;而方向则是最大限度地加快培养出适用于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这就是教学改革的基调。过去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论点,对“木”来说当然可以,但如果一百年才培育一个人才,就大大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1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种人才?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需要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从事高职的同志们应该回答的重要问题。我校建立近20年来,对此也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现将我们的认识与实践介绍给大家,便于互相启发。一、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担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应该由社会的需求来决定。江泽民同志在对教育提出的两点要求中指出: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人才是分类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阐释创新人才等有关概念及创造性思维与创新人才、创新意识的关系,强调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观念,提出基于计算机网络上的现代全新教育模式一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四大优势;设计了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四个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事物(产品)"或"开辟新天地(境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创新"与"创造"等同使用.而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创新教育的归宿是创新人才.一般认为,创新人才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电大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把开放教育中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学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从而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确立全新的现代开放教育新理念。把建立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放在开放教育的首要位置。建立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管理的新特点、新情况、新规律。这是电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开放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创新的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这也正是我们时代的特色。为此,美国、日本的教育界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指标,日本还把从小培养独创性作为教育国策定下来。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中央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必须要有创新的教育,即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中,创新人才起着核心领导的作用。创新人才为社会所急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训练探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索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途径。探索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一些实物、图表、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  相似文献   

18.
蔡有彦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1):116-1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这一课题的主要渠道。一、数学中创新教育的概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掌握,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新型的社会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二、营造数学学科环境,创设数学创新教育氛围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才能,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变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因而,教学中应注意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此,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教师自身抓起,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才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打破整齐划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本身的条件和教学特点,探索创造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比如,...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将开放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相结合,既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使之充满活力,也是将创新教育落实到了实处.对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主体在于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然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看有什么样的教育。很显然,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而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关于创新型教师,国内外学者就其认知、人格、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作过许多研究,而这一切都将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那么,创新型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的呢?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