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170名汉族小学生和1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职业、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心理气氛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一致等进行比较.结果(1)汉族(30.1%)和维族(26%)学习成绩不良率没有差别(P=0.083),汉族和维族学习成绩不良小学生性别比例没有差别(P=0.133).(2)汉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小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3)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养方式不一致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育社会学把家庭视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之一,家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农村家庭为调查对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中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教养态度、家庭气氛和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对子女指导情况,家庭与学校配合情况和对子女承担社会工作的态度、家庭子女数和启蒙教育时间及奖励办法等子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为正确认识农村家庭诸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分流成为教育分层的起始点和关键点。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背景及其中间机制对教育分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学习成绩是家庭背景影响教育分流的中间机制,优势家庭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帮助子女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转化为子女选择普通高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解瑞佳  赵越 《林区教学》2022,(1):109-1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家长参与的三个维度:家庭交流、家庭监督、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子女教育期望一定程度上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子女教育期望高于家长,相应的子女学习成绩也会越高;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则会显著负向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家庭交流维度上,家长同子女经常交流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监督维度上,指导功课与检查作业均对子女学业成绩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比较分析了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现状,探讨了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地区因素均对学生课外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学校质量越高,其课外补习支出越低,表明我国初中生的课外补习主要为"补差型";在我国初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而且学生课外补习支出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加重了许多家庭特别是弱势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应高度重视课外补习,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市场,努力提高主流教育质量,向社会弱势阶层家庭提供课外补习费用等补贴,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中学生的焦虑现状,本研究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河北省1 4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河北省中学生存在焦虑问题,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差异、学习成绩以及家庭关系。性别因素对中学生焦虑的产生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女生焦虑均分及其检出率均高于男生;河北省中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家庭关系因素对焦虑的产生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中学生的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7.
90后高职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别于70、80后。90后的学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对各家庭各种影响的反应也不相同。研究表明:严厉型教养方式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对90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品德影响不及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因素对90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性显著,而对其品德的影响不明显;家长的期望值对90后学生学习成绩和品德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成绩受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4个层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这四个层面确定了16个变量,其中性别、户籍、家庭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习次数、逃课次数、作业情况、宿舍氛围、兼职、参与社团和学生会等11个变量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而与导师交流时间、次数、布置作业数量、参与科研项目次数、高考成绩等5个变量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不显著;通过分析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和心理疏导,让学生们尽早尽快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习成绩受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4个层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这四个层面确定了16个变量,其中性别、户籍、家庭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习次数、逃课次数、作业情况、宿舍氛围、兼职、参与社团和学生会等11个变量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而与导师交流时间、次数、布置作业数量、参与科研项目次数、高考成绩等5个变量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不显著;通过分析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和心理疏导,让学生们尽早尽快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学生所在群体的能力和特征可以看作是同伴群体对个体学生产生影响的潜在投入.研究发现:同群投入指标中同伴能力和父亲学历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同群效应具有时间累积效应;以学习成绩来衡量的同伴能力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水平的学生都受益于同质性同伴群体.研究结论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家庭教育选择有参考价值:按学生能力进行同质性分班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家庭在进行教育选择时需考虑子女能力水平,选择与子女能力相当的班级.  相似文献   

11.
国外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宝贵 《文教资料》2007,(3):180-181
对家庭作业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家庭作业研究的重点,近二十年来国外专家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研究结果可分为四类:1.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有正相关;2.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曲线相关;3.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有负相关;4.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对所谓的"差等生"的教育,更不应该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不恰当的标签.通过对一个早期在学绩和行为方面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其学习成绩和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家庭的优越条件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李勇王亚锋张艳红序言家庭是最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之一,学生的教育和成长,都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调查意在探讨家庭中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月收入及住房条件)状况对学生学...  相似文献   

14.
罗承贤 《中学文科》2007,(11):154-154
每个班级都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关爱和教育,不能让他们破罐破摔。如果教育不好,方法不对,对学生、其家庭甚至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分析了不同家庭资本拥有情况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表现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本、学生籍贯及出生地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奖情况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家庭与学校联合生产理论对这一结果的作用机制做了概要阐释,并提出研究结论对当前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目前,教育部门需纠正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针对“留守子女”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结构功能失调,亲情缺失而引发的心理、性格问题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留守子女”实施爱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同时,社会、家庭及关工委等部门要通力协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家庭存在状态、家长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的职业素养对高职的认识,也对学生的隐性职业技能培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非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际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性别、地域、家庭类型、网络等非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非主观因素中,家庭、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借助PISA测验,以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个地区的5066名初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家庭SES与学生的学业学习存在密切关联。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中的学习辅助工具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财富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取决于投资物品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联度。(2)家庭SES与学生的学校类型显著相关。家庭SES水平高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的比例更高。(3)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持有高教育期望,家庭SES水平与父母教育期望存在一致关系。(4)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越好,学校类型在这种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其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关乎这一特殊群体人力资本的形成。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于2010年5月在绍兴地区开展的流动儿童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检验了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的教育质量差异是否存在。本文研究分析了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学习成绩与两者个体及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要优于户籍儿童,但到了初中阶段,流动儿童的成绩则会落后于户籍儿童;第二,无论在哪个阶段,同伴关系对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男生的成绩显著低于女生的成绩;第四,小学阶段母亲的受教育年限对子女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初中阶段父亲的受教育年限对子女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