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黄科技信息》2007,(3):15-16
距黄河汛期还有一个月之际,为及时了解下游河势变化情况,5月9日~14日,黄委防办组织河南河务局、山东河务局、黄科院和信息中心有关人员,重点对河南孟津白鹤至山东郓城杨集河段进行了汛前河势查勘。  相似文献   

2.
1濮阳县黄河河段概况 濮阳县所辖黄河河段位于黄河下游左岸,相应大堤桩号为42 764—103 891,河道自长垣入境,沿县界东进,再折向东北进入范县境内,流经全长61km。该段黄河处于游荡性河段和过渡性河段的衔接处,是著名的“豆腐腰”河段。河道上宽下窄,河床比降上陡下缓,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道管理巡查报告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实施,是进一步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依法保护黄河工程面貌和完整,维护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及时发现、制止侵犯黄河河务部门合法权益水事案件的重要措施。把河道巡查工作落到实处,对维护河务部门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滨城河务局认真贯彻该《制度》,规范巡查程序,落实巡查责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巡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位处黄河下游上首的黄河新乡河段,历史上灾患严重。特别是在金、元时期,灾害加重,河道迁徙不定,常多股行河。明、清时期,河道虽渐趋稳定,然由于该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实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深入研究黄河新乡河段河道的变迁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该河段防洪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必将起到重...  相似文献   

5.
1 黄河河南段滩区概况 河南省黄河设防河段自洛阳市孟津县白鹤至濮阳市台前县张庄,河道长464km,落差77m左右。河道比降上陡下缓,不同河段有不同的排洪能力。京广铁路桥以下河道两岸均有大堤约束,堤距一般在5~10km之间,最大达20km;河道为复式断面,河槽两侧有宽广的滩地。由于河势游荡不定,因此两岸滩地常有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黄河河南段滩区土地面积为2200-2600km^2。  相似文献   

6.
郑州河段位于黄河中游下界和下游上首的右岸(南岸)。黄河自巩义市杨沟进入郑州辖区,流经巩义、荥阳、邙山、金水、中牟五县(市)区,在中牟县东狼村东入开封境内,河道全长160km,境内河道宽5~lOkm。京广铁桥(桃花峪)以上属中游,其南岸为邙山天然屏障,北岸为清风岭黄土高坎;京广铁桥(桃花峪)以下属下游,该河段全靠堤防约束。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势变化频繁,为典型的游荡型河道。郑州河段比降上陡下缓(京广铁桥以上河道纵比为0.25%0,京广铁桥以下为0.18%0)排洪能力上大下小。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黄河河务局(以下简称郑州局)的防汛、工程管理、水量调度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排洪能力日益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新情况、新问题。一条重要解决途径就是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水情、工情监测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增强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治河任务。  相似文献   

8.
1 基本情况 范县地处河南黄河下游左岸,隶属濮阳市管辖。黄河范县河段总体上呈西南东北流势,河道总长约46km,属游荡性河道向弯曲型河道渐变的过渡性河段。二级悬河发育典型,其中以大王庄断面最为典型,河床较堤根高出2~3m,堤根较堤外高3~4m。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 黄河东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是黄河进入渤海的过渡河段,河道全长12.178km,纵比降约为万分之一,河道比降较缓,排沙能力比较底,两岸堤距0.6—1.3km,河道最窄处572m(麻湾险工两岸堤距),是河道进入麻湾至利津王庄三十公里窄河道的咽喉,具有窄、弯、险、历次决口多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及调水调沙的实施,流量加大,冲刷能力强,滩地坍塌,险工出险及河势变化频繁。  相似文献   

10.
汉代黄河屡次决口兖州附近河段,除了与当地土质疏松、河道复杂有关外,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的决策者、河道治理的指挥者、治河制度的不完善程度以及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只有这四方面同时满足并有机结合,才能彻底治理好黄河水患,使黄河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1.
2000年2月,受宁夏黄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清华大学承担了“黄河宁夏河段防洪及河道整治研究”。作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清华大学组成了以张红武、郑筱明、王光谦、钟德钰为负责人的项目组.著名泥沙专家张仁担任技术总负责人,历经四年,日前全部完成委托任务。2004年10月22~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在北京顺义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主持召开了宁夏黄河防洪及河道整治研究成果验收会,  相似文献   

12.
黄河濮阳河段是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最重的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宿胥口河决,黄河下游发生有历史记载的首次大改道,黄河始穿濮阳境;宋代,因频繁决口,导致濮阳河段变化剧烈;清末铜瓦厢改道后,黄河再穿濮阳境。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落后的生产力制约外,主要是该河段为泥沙堆积的主要部位所致。  相似文献   

13.
1“二级悬河”的现状 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是从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到70年代初期,“二级悬河”对下游河道防洪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滩地和“二级悬河”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最为严重的河段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5.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加强治黄科技信息现代化管理工作、为了加强黄河系统科技信息网网员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更深入学习和了解水利行业和情报系统先进的管理经验,黄河系统科技信息网组织了“科技信息现代化管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由黄委档案信息处带队,黄委水科院、水文局科技处、水资源保护局科技处、河南局科技处、河南局信息中心、郑州邙金河务局、山东局科技处、山东滨州市河务局、上中游管理局、三门峡枢纽局信息中心等10个科技信息网网员单位派员参加,共有19人组成。  相似文献   

17.
黄河濮阳段位于黄河河南段最下游,从濮阳县渠村乡入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三县的21个乡(镇),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流入山东省,河道长度167.5km。由于近年来黄河下游长时间小流量过水,因此加重了下游河道淤积,河槽排洪、输沙等基本功能急剧降低,漫滩流量减小,东坝头~陶城埠断面河段长约200km已形成“二级悬河”。  相似文献   

18.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由盂州河务局结合本单位防汛工作实际,组织开发的“防洪工程及水位实时监测、监控系统”,于近日成功应用于开仪控导工程25坝水位观测站,成为黄河防汛的“千里眼”。  相似文献   

20.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