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人民治黄以来,三次加高培厚了黄河下游大堤。“三江”洪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防汛安全问题,加大了防洪投资力度,工程的配套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为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但目前仍有部分堤防高度及断面防渗达不到要求,几百处险工、险点急待处理,还有不少河道整治工程需要布设,再加上堤身土质差、内部隐患多等历史原因,要达到“固若金汤”还有很大距离,这说明防洪工作硬件设施还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河道是经过长期输沙淤积塑造而成的,在自然条件下,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易形成横河、斜河威胁堤防安全。为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堤防,增加防洪的主动性,在河道的适宜部位修筑丁坝、垛及护岸等河道整治建筑物,对控制河流的走向,进一步疏导水流、稳定河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对河道整治建筑物设计的标准、整治建筑物高程的确定、整治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整治建筑物的投资分摊等进行了探讨,指出河道整治建筑物的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条件下,应向多功能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道分流关系着河道防洪安全,河道河口淤积制约着河道分流.本文介绍了河口淤积现状及影响,分析了河口淤积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了整治目标、原则和方案,为河道堤防综合整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符河是济南市西部一条较大的山洪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较低。为适应济南城市建设需要,济南市政府计划对该河进行综合整治。本文就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的设计理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濮阳市地处黄河下游,沿河三县(濮阳、范县、台前)临黄堤险工12处,坝184道;靠河控导15处,坝垛412道。这些工程和对岸工程相互配合,在控制河势、保证防洪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节约资金、提高抗溜强度,现对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坝垛形状及工程结构和作用逐一分析,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以便在水库下泄清水河底冲刷情况下,使新修坝少出险或不出险。  相似文献   

9.
玉符河是济南市西部一条较大的山洪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较低。为适应济南城市建设需要,济南市政府计划对该河进行综合整治。本文就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的设计理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占用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防洪保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增加了河道主管机关的负担。1993年,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以下简称《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自运行以来的水位变化情况 ,为葛洲坝库区调度、航运、发电、防洪、河道整治、水文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位处黄河下游上首的黄河新乡河段,历史上灾患严重。特别是在金、元时期,灾害加重,河道迁徙不定,常多股行河。明、清时期,河道虽渐趋稳定,然由于该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实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深入研究黄河新乡河段河道的变迁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该河段防洪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必将起到重...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黄河是多沙河流、泥沙淤积在河口区,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因此,要提高河口的治理水平,仅重视修防洪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合理调度、利用河口区的水沙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目前,黄河河口段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大堤防洪标准及通讯管理与艾山以下河道一致,但是河口的防洪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其主要问题是,处理河口淤积及其影响的有效措施甚少。黄河口治理与泥沙利用尚未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长达数百里的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集水面积很小,由于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河势游荡多变、堤防单薄、险点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经过历次大洪水,背河出现管涌、渗水、滑坡、陷坑、漏洞等险情,对黄河下游防洪威胁极大。黄河大堤是防御洪水的关键屏障,采取黄河大堤加固的办法是确保防洪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治黄科技信息》1989,(4):36-41
近几年来,山东黄河在河道整治筑坝工程中,试用了塑料编织袋土枕(简称土袋枕)护根新技术。一九八五年鄄城段桑庄险20#坝接长工程,一九八六年东明段老君堂控导工程26、27#坝恢复及一九八七年东明段高村险工下延41#程,先后采用土袋枕护根.上述工程建成后,经过几年汛期洪水考验,抗冲运用正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收到显著的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为黄河筑坝技术革新开拓了新的途径。现综合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利津滩区现状 1.1河道(滩区)概况 利津黄河河道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后逐渐形成的,河道的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方向。自上界利津县北宋镇董王村入境,主要流经北宋、利津、盐窝、北岭及陈庄等五个乡(镇),由利津县陈庄镇爱国村流出境外,全长74km,现河道的滩区内有堤防工程77.865km、险工工程8.346km及控导(护滩)工程长15.922km、引黄涵闸工程4座,防洪标准均为防御利津站11000m3/s以下的洪水,滩区内有三处避水村台,安全避洪标准为8000-10000m3/s。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史料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128年-1855年黄河南泛对虞城县城址变迁、特殊地貌、防洪系统的修筑及水域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30年黄河决口淹没虞城县旧城,1531年城址由南向北迁入新城(今利民镇),原城址成为如今的李庄故址,1954年县治又迁至马牧集;黄河南泛促进了河堤、护城堤、城墙等防洪系统的修筑;现今虞城县的水域格局及特殊地貌也是黄河泛滥的痕迹,可见黄河南泛对虞城县城市形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1放淤固堤的必要性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由于泥沙淤积严重,造成了下游河道的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黄河平滩流量由过去的6000m^2/s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000m^2/s左右,导致主槽过洪能力降低,河势变化加剧,增加了黄河下游的防洪难度。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将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