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选教师     
我在私立华诚学校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却让我耳目一新。“程校长”,他说:“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我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老教师不能太死板。”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却挺有独特想法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顺嘴就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如果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想,“这个家长真不是东西,对于孩子的教育怎么能如此当儿戏。”因此,也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过于在意。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3.
梁丽曼 《广西教育》2012,(29):46+94-46,94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纵观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他们是“小皇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明知是自己的孩子不对,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转移目标去说别人的不是。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家长一般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对孩子说:“这个地板真坏,让我宝宝摔跤了,我踩你踩你!好了,宝宝不哭了,奶奶打它了”。  相似文献   

4.
“我们家孩子,家里亲戚、朋友都夸他乖巧懂事,在学校怎么这个样子,这不可能。…‘我请你到学校来谈谈你孩子的情况,难道还说谎不成?你这做家长的怎么这样说话?”一天下午,某学校一办公室传来这样的争吵声。可以想象,这种情形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相似文献   

5.
今天,学校开家长会,作为班主任,我与每位家长都进行长时间的谈话。许多家长在我这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临走时都留下这样一句话:“孩子不听我的话,他听老师的话,请你多管教。”然后摇摇头,无奈地走了。“孩子不听话”这句话可以说包含了他们所有家长提出的问题。那么请问,什么叫“不听话”,孩子该听你什么话呢?在学校,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家里,家长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但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是有严格界线的,它的角色可以是转化的。你什么时候扮演的是教育者的角色,什么时候不是教育者的角色;你在什么时候施教,你为…  相似文献   

6.
我在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独特。他说:“程校长,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她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为什么和别人想得不一样呢?”他笑着说:“老教师太死板。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要是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能把孩子的教育当儿戏!”也就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太在意。然而,随着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关注,我逐渐意识到,他所说的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2005年学校招生过程中,东台的中考“状元”家长找到我这里来说,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刚到过他家,希望孩子去他们学校读书.并许诺3年的学费全免,同时答应,这个学生的弟弟到他们学校去免费读初中。说到最后,这位家长问我:“王校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当即回道:“我做不到。”并告诉他三条.“第一.作为东中的校长,我不可能因为你女儿今年考了第一.我就去你们家开展招生宣传。第二.学校有奖学金.你的孩子到东中上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第三,她的弟弟可以来我校读初中,但我们还要考一考他能不能适应东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享耳 《家长》2012,(8):48-49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这个帖子共“晒”出18条家长爱说的口头禅。在这些口头禅的投票中,“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名列口头禅第一位。啡名第二的是“我这是为你好”。排名第三到第五位均依次为“你每天都在干什么”、“你一天到晚都不运动!给我干XX去”、“你这孩子,给你讲了这么多遍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不少教师和家长常常用挖苦、讽刺、揭短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就会骂道:“你真是一头蠢猪,以后考不上大学就去拉板车。”孩子若取得了好成绩,又训道:“别自鸣得意,这点成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某某比你强多了。”这些家长和教师认为,我又没有打孩子,说重一点是让孩子长个记性,还不是为了孩子好!有了这些借口,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口诛语罚”。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老师: 你好!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写来这封信,向你们倾诉一个中学生的心里话。每天背着沉沉的书包早出晚归,这是为了什么呢?学校是为了升学率;老师是为了“拔毛”,家长是为了孩子升重点、读大学。在这重重的压力下,我不免要问:有谁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恐怕只有孩子自己了。为此我代表孩子们向学校、老师、家长呼吁:“还我们八小时。”因为这八小时是我们的业余时间,任何人不得随意占用。长时间来,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都在为各自的目的龙争虎斗,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就成了斗争中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看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想让孩子进好学校,家长该怎么做?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别误会我认为考上重点大学不好,我没有那个意思。有些家长一心要孩子上北大、清华,其次是复旦、交大、南开等名校,最次也要考上所谓“一本”的全国重点大学。可是,这都是谁定的规矩啊?须知,中国有13亿人,但中国仅有数量极少极少的“著名学府”、“重点大学”啊。  相似文献   

14.
很久没有给孩子写过信,记得上次他给我的留言是:“亲爱的爸爸,学校要去春游,我想用你的照相机,要是你不给,我也不生气,我会爱你。”那时你在寄宿学校,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回复:“拿去吧,我的生命都可以给你……”那温馨的留言,让我想起你稚嫩的小脸和清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17.
禾苗 《今日中学生》2005,(15):41-42
“你这个孩子也真是的,这么好的机会,你却放弃了!”“难道你们觉得要这么个机会,很光荣吗?”“那别人家的孩子还不是都去了。”“他们是去抄!”“抄,你也去抄呀!听说,上一次去的孩子都拿了国家级奖。以后中考,说不一定还有好处呢!”“中考,中考我要靠自己的能力,如果是抄来的荣誉,我宁可不要!”“没见过你这么死板的人!”……唉!怎么家长这么不理解我呢?同学们,要是换作你们,也许你们也会认真地思考一下:抄来的荣誉,要吗?我生活在一个小镇里,小学毕业那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但由于各种原因,我未能如愿到城里的中学读书。上北大的梦想,算…  相似文献   

18.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是在一个重点班。到了四年级,学校从这个重点班抽出一小部分学生和转校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家长不看好这个新班级,认为这个新班教师的水平和敬业态度稍差一些。几个同事的孩子原先在重点班,为了防止孩子分到新班,他们提前疏通关系,后来如愿以偿。而我没有去疏通关系,女儿被从重点班挤出到了新的班级。同事的孩子对女儿说:“你到了这个新班,成绩会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研讨,在座的各位有些是我的老朋友,有些是我的新朋友,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中国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期望中国的教育是要孩子上大学。在座的每一位都想着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能上一般大学绝不上职业类大学,能上清华、北大绝不上一般类的重点学校,这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上名校!  相似文献   

20.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试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家长无奈的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时左右上床入睡,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夜半十二时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无足够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多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家长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