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唐僧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下野都贺郡人。15岁随日本天台宗开山最澄出家,弘仁七年(816)受具足戒,承和五年(838)人唐求法,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承和十四年(847)归国,齐衡元年(854)任天台座主,受到朝野崇信。贞观六年(864)去世,谥号"慈觉大师"。圆仁人唐求法10年之事迹,因他所著的《人唐求法巡礼行记》而广为人知。但圆仁回国时唐人乐郃相随东渡,所著《圆仁三藏供奉人唐请益往返传记》却鲜见国内外学人利用。《圆仁三藏供奉人唐请益往返传记》成于唐宣宗大中元年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高僧圆仁(794——864)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简称"入唐记")是他在中国活动的亲历记,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东方三大旅行记",后人将其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誉。隋唐时期,正是佛教自印度向中、日广泛传播之际,做为日本天台宗高僧的圆仁,为请求唐朝高僧释解天台教义,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以藤原常嗣为首的日本遣唐使团,历尽险阻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了大量的法宝、典籍,曾编为《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和《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编成在后,著录经籍最多~①。圆仁在五台山巡礼时曾抄写  相似文献   

4.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董志翘教授,研究中古汉语与训诂学成绩斐然,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和《训诂类稿》、《中古虚词语法例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等专著多部,深得学术界的重视。2000年4月查先生所著《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又在巴蜀书社出版。 该书收21篇论文,大致分为五组。第一组9篇,属于中古汉语词汇史方面的论文,涉及《高僧传》、《洛阳伽蓝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专书词汇研究、敦煌文献等中古文献疑难词语的考释、古汉语词汇与日本语词汇的比较研究等专题讨论、古汉语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同年九月称疾引归,历时三月有余,并有考察记录。对此,《吴先生尺牍》中多次提到过。在《答贺松坡》书中,曾谓:“《东游日记》,草草记所见,不能得其要领,亦无论说,不足观采。”另在《与张野秋尚书》书中亦说:“仅将文部所讲及视阅各学日记,抄呈台览。”此外,还在《同记者俱乐部送别会答词》中说:“现将所访各节,交印工排印,限初九蒇事。”这些都证明,吴汝纶考察日本时,确实专有记录,然而,并未发现有《东游日记》刊行于世。新近,我们在搜集资料时,从安庆市四中退休教师金杏村处找到了吴汝纶当年访日的史料。史料为日记体,纸质为毛边纸,采取纸捻装订而成册,封面未标名称。规格是23公分×12公分。所记内容始自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1902年7月5日),止于十三日(7月17日),共计十三天的考察情况。这是至今所发现的有关吴汝纶访日的第一份史料。据初步考证,日记显然不是吴汝纶本人所记。有关资料表明,极有可能出自吴汝纶所器重的弟子、随员李光炯之手。这本只有十三天访日记录的日记,是否就是吴汝纶多次提到过的《东游日记》,尚无法定论,现发表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人西行求法的《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等著作十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其学术价值不菲。除释法显《佛国记》保存较为完整,《慧生行传》幸赖《洛阳伽蓝记》卷五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其它佛教行记大多亡佚不存。兹对六朝佛教行记文献进行叙录,给予后学以西域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7.
本组史料编译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和日本外交资料馆所藏日文档案。其中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所藏《通航一览》中卷二百二十五《唐国浙江省补陀洛迦山并舟山部二十一漂流》,编译4起日本人漂流至中国浙江舟山事件档案。《通航一览》是在1853年"黑船事件"发生后,日本德川幕府给外交人员提供的关于"对外政要的起伏沿革""对邻的琉球、朝鲜、中国"史料集(即清档),涉及时段从1558—1829长达270余年。4起漂流事件包括1693年赞岐国人谷本源左卫门等漂流至普陀山马迹山,1724年萨摩人传兵卫等漂流到舟山,1754年奥州仙台人传兵卫等漂流到舟山花山,1773年萨摩武士池山喜左卫门一行等漂流到舟山大渔厂。由于史料内容既有来自《长崎志》《华夷变态》等正史,也有来自于《源左卫门唐土漂流记》《迷复记》等通俗读本,因此史料的文本风格并不统一。从日本外交资料馆编译《关于长崎县民川上清一郎漂流到定海的报告》,记载的是1900年长崎水手川上清一郎漂流到舟山的详细经过。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之后,对漂流至中国的日本人的安排改变为由清朝海关遵循《中日遭遇海难船只费用偿还约定》等有关附属条款来执行。本组史料反映中日两国间救助和接收漂流至浙江舟山日本人的过程,从中亦透露出行政程序上的演变和系统性,将有助于深化相关的研究。为保持档案原貌,史料的题目基本照录原文。  相似文献   

8.
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在《文献通考》所载《唐登科记总目》的基础上,广搜文献史料,并对其整理考订,按年编次有关登科的材料,勾勒出唐五代三百余年的科举发展历程,是研究唐五代科举史的经典之作,亦是研究有唐一代社会文化史的重要资料。然藉徐松一人之学识功力,成就此巨著,疏漏讹误之处,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库房发现线装日记手稿《东游琐记》一册。此日记未注明写作年份,记录日期从八月二十日起,至十一月十二日止。日记记录了作者从家乡成都出发东渡日本求学的事宜,涉及留学的准备过程、航行路线、途中见闻、交往的人物以及到达日本后购置的书籍书目与食宿、学费、买书购衣的花销等内容。通过对《东游琐记》内容与作者背景、反映的人物关系、行文风格与笔迹三方面考证,本文认为,《东游琐记》作者正是晚清著名学者吴虞。吴虞,近代思想家、学者,早年留学日本,因五四时期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而产生较大影响。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相似文献   

11.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灵、宋真宗赵恒三朝,十分注重史料和修史工作。 三朝很重视史料的积蓄和征集: 一是抓《时政记》或《日历》。《时政记》创始于唐,是每日廷议奏对的记录,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姚(王寿)奏请,仗下所言军国要政,宰相一人专事记录。每日(一作月)封送史馆。《时政记》因每日记录,所以也称《日历》。宰相撰《时政记》,从姚(王寿)开始。宋王朝继承了录时政积累史料的作法。但时做时废。最初是赵匡胤曾令卢多逊负责录时政,每月封送史馆,“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水浒记》、《蜃中楼》和《琵琶记》这三种日译作品的译文特点和翻译方法出发,考察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如何了解中国戏曲,如何学习白话文和戏曲知识,为探讨江户时代接受中国戏曲的文化背景,梳理一些头绪。自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日本掀起"唐话学习热潮",不少日本学者以小说和戏曲为研究资料,热心学习白话文学。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只得阅读文本,但是他们学习中国戏曲,甚至借用净瑠璃和歌舞伎的形式来加以翻译;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中国戏曲作品也是值得阅读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13.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寺主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旅游日记。该日记的史料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仅就记载的人物而言,不但包括历史名人在内的各色人物屡现笔端,而且有关他们的记载中,还包含了不少在中国的文献中难以寻觅到的内容。因此,这些记载无疑是我们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重  相似文献   

14.
《往津日记》是关于越南阮朝特使阮述第二次使华经历的记录,是越南汉籍中保存并流传至今的仅有的几种"燕行记"之一,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从《往津日记》可以看出晚清中越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出近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寻访当年支边人──记长江日报与新疆云南报界的成功合作赵振宇兄弟报刊巡礼编者按我们身处信息时代。新闻事业就是传播信息的事业。但是,作为新闻界自身来说,也有一个需要沟通信息、研究信息的任务。为此,本刊特开辟《兄弟报刊巡礼》专栏。末期介绍江西日报创办《田野...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人记载和研究日本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从最早《山海经》出现"倭"的记事,到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的《魏志·倭人传》开始,研究日本的史料主要集中在各时期的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交聘的研究向以政治史、战争史、交通史为取向,近年始有学者从国家礼制角度加以研究。在交聘的礼制史、文化史研究中,学者多取资于正史纪传、礼志和笔记小说。笔者在前辈学者启发下,关注南北朝交聘使所撰"交聘记",以求为交聘研究补充新史料。南北朝交聘记均已散佚,唯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段公路《北户录》中尚有引用,可与其他史料相释证。段成式为唐初功臣段志玄之后,名相段文昌之子,幼承家学,曾在李德裕幕府饱读异书,入仕为集贤校理,又遍览内府秘藏。《酉阳杂俎》《北户录》所引南北朝交聘记极有可能来自唐代集贤书院藏书。目前确知《酉阳杂俎》引用的交聘记有两种:《聘北道里记》和《封君义聘梁记》(又名《封君义行记》),有些条目可能出自《魏聘使行记》或《朝觐记》等书。据此还可以比定其他中古时代的史传和笔记小说中也有南北朝交聘记佚文。这些交聘记丰富了我们对于南北朝交聘的认知,包括聘使的姿容、学问、丰采、音韵对于交聘的意义和影响,交聘仪节的文化内涵,交聘使收集情报的内容和范围等等,而南北朝交聘记在后代的散佚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大和上东征传》(高山寺本)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渡日本的鉴真与西天求法的玄奘 ,堪称唐代最杰出的两位文化交流使者 ;而《唐大和上东征传》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使这两位高僧名垂青史。《唐大和上东征传》流布本均为后世的刻本、影印本 ,现存日本的多种古抄本则未经系统整理。本文对旧藏高山寺的古抄本进行考释 ,对抄写年代、抄写之人、抄本特点、校勘价值等提出若干新观点 ,可裨益于鉴真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四辑《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共十二种:《江瀚日记》、《英轺日记两种》、《胡嗣瑷日记》、《王振声日记》、《黄秉义日记》、《粟奉之日记》、《王承传日记》、《唐炬日记》、《王锺霖日记(外一种)》、《翁同龢家书诠释》、《甲午日本汉诗选录》、  相似文献   

20.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