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基础教育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了适应时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第一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并强调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这种课程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将贯穿于小学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 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 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据了解,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中小学生课程将…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小学管理》2001,(7):4-9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和技术教育。2000年9月,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国十省市先期实验。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2002年9月1日全国各省市高中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时空上的保证。研究性学习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并将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于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设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里,本刊特全文发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孙丽艳 《考试周刊》2011,(59):97-9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做了很大的调整,重新认识和确立了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纲要》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学习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提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活动。它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经过几年来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上好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必须做到“六重”。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解读——研究性学习系列讲座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从2002年秋季开始,全国各省市统一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被列为高中必修课程。由此可见,尽管理论界仍在从不同的视角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着广泛的探讨,但在教育实践界研究性学习已经被明确地视为一种课程类型,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普遍开展。教育理论总是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有鉴于此,我们暂且撇开对研究性学习的其他理解,仅仅从课程的视角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技术教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黄鼎汉 《海南教育》2014,(22):61-61
小学地方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中间环节,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下面笔者以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为切入点,以《中秋话月》一课为例,总结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有效途径。一、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所谓地方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即当地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转变学习方式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大世界性主题。世界上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把研究性学习逐步落实到大学、中学、小学的课程教学中。在我国,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计划中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9月1日起,研究性学习课程连同整个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和初中进行实验。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掌握和推广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并把其理念、方法融到各科教学中。笔者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有以…  相似文献   

11.
胡玲华 《湖北教育》2004,(17):23-2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进入新课改后,中学劳动技术课归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作为必修课开设。  相似文献   

12.
方玲玲 《教书育人》2009,(12):14-15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了重大的调整,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技术教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加以突出,这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发挥其重要效应。本文就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琴 《教育探索》2003,(8):20-21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它与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1.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结构时指出: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这一必修课程,并规定自2001年秋季起在所有高中起始年级同时启动,随后将在初中和小学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师范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师范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全面提升他们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职业素质,也有助于他们将来成为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成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生力军。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周课时为3节,高中三年总授课时数为288节。这标志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它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那些内容?如何实施和评价?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期望能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有所裨益。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界说自杜威(J.Dewey)在20世纪初提出“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既然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那么中考必然应考研究性学习。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了考查研究性学习的试题,本文列举几例并进行分析,以说明中考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考查,通过中考试题与研究学习的相关性分析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列为高中必修课。那么,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武广玲 《山东教育》2005,(26):22-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括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已作为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列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