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研究该课程建设对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高校中不同院系使用的教材差别极大,且存在明显缺陷。本文针对目前语言文学研究存在外语界和中文界的"两张皮"问题,提出了跨专业的《语言学导论》教材编写问题,以期能对于中文系和外语系在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方面造成的人为分割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讲授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期末考试中,所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高出其他两个班级10分。对比其他课程,这两个班的平均分并无如此明显的优势。为了验证情感因素尤其是师生关系对语言学教学的影响、探讨利用师生关系促进语言学教学的途径,作者在第二学期对另外两个班级开展了对照实验,根据罗杰斯提出的“真诚”、“接受”和“理解”三准则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期末测试成绩和问卷结果证明,在语言学研究性教学中,从“倾听学生的心声”、“传达给学生期望”和“做好学生的支架”方面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言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提高“语言学导论”上课质量和课程建设的两种尝试。一是在教材编写上改变以往“罗列式”的传统方案,用触类旁通的“点击式”写法取而代之。即对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动态和形象阐述的“授人以渔”的方式,这样学习者便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去分析同类中的其他现象。二是在教学上改变由课程性质所限制的僵死方式,采纳“类比”和“联想”等讲述方法,用鲜活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导论"作为高校外语专业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常陷入"教师焦虑满堂灌,学生畏难无心学"的尴尬境地。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程意识"为导向,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反馈,探讨将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应用于"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可能性与意义。文章分类分析与语言学有关的影视作品,挖掘其中的语言学元素,分析影视作品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兴趣、启发主动思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希望为"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加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框架、概念和关联——“语言学概论”类教材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概论”类教材在框架上可以归纳为语言导论、语言学导论以及复合型三类,并以第一类居多;此类教材在基本概念上存在诸多分歧,以词义类型为例展示出分歧的表现与原因;此类教材在多个层面上的关联需要改进,并以教材内容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关联做了分析,以期有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8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导论课程为例,明确专业导论课“导”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提出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和完善开设课程所需条件的建议。专业导论课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了解专业及发展、做好学业规划具有积极的、有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敬策 《知识文库》2023,(19):127-130
<正>本研究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通过将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细化,制订合理的课程目标,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矩阵;根据课程目标及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建立相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对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及各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为后续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1课程基本描述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属性及内部层次,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导论》是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本文阐述了在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地理科学专业类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地理科学导论”的教材的建设,是这门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的教材或专著性教材因编撰者的着眼点和学术水平以及对“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差别,或者强调学术性与系统性而忽视基础性与入门性;或者强调基础性与入门性而忽视学术性与系统性,而没有很好地将二者统一协调起来。“地理科学导论”虽与“通论”和“概论”有基本相同之处,但应该更强调或侧重于“引导”和“导入”,着重于地理科学研究之前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准备工作。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我们确定了《地理科学导论》的编撰大纲或目录。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互动型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双语物理导论”课程7年11轮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对研究型、互动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理念、教材运用、教学方式等新观念,反映出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成效,也提出了对大学四年学习的展望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重审英语专业教材《高级英语》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练习及活动设计。研究发现该套教材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技能有很大帮助,但教材内容在文化多样性、文化批判意识和个人叙事能力等方面略显乏力。为此,文章立足学生需求从中国文化知识、时代性、交际策略、故事性等方面为今后的教材编撰和教材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材的文本目录既具有一般目录的检索、导读功能,还是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反映了《课程标准》对教材体例编排上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文本目录辅助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诱因。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手抄时代“教材辅助教学”、印刷时代“教材支配教学”以及数字时代“教材重构教学”的嬗变过程。教材驱动教学变革有其必然的逻辑,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选择的价值逻辑、教材结构编排的教学逻辑、教材形态转换的媒介逻辑以及教材编审制度的变革逻辑等方面。实现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有立足教材价值逻辑研发优质适学教材、把握教材结构逻辑促进教材“活化”、依据教材媒介逻辑处理全媒体教材关系、坚守教材变革逻辑发挥教材教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诱因。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手抄时代“教材辅助教学”、印刷时代“教材支配教学”以及数字时代“教材重构教学”的嬗变过程。教材驱动教学变革有其必然的逻辑,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选择的价值逻辑、教材结构编排的教学逻辑、教材形态转换的媒介逻辑以及教材编审制度的变革逻辑等方面。实现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有立足教材价值逻辑研发优质适学教材、把握教材结构逻辑促进教材“活化”、依据教材媒介逻辑处理全媒体教材关系、坚守教材变革逻辑发挥教材教学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使用至今10多年了,为了解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了天津市河西区与郑州市金水区的523名小学数学教师,结果表明:教材能够比较好的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丰富,容量恰当;难度基本合适;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教材外观漂亮,出版服务比较好.结论教师总体认同教材,认为教材富有特色,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新标准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交际教学法。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好这套教材,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考三个重要环节。“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交际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是教师首选的一种教学模式。为配合交际性语言教学,语言测试也要采取交际测试,这样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学为教,以考为学,提高学生实际掌握运用新标准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工程图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了一种以计算机绘图为主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为手段,具有立体、互动、高效特征的的现代教学模式。加强相关教材改革,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和素材资源的建设是实施现代教学模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朱德熙早年在保加利亚编写的一部针对保加利亚学习者的《汉语教科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文献。教材以语法为纲,依据语法-翻译教学法理论,语法讲解强调意义、功能和应用。教材基本涵盖了基础阶段的汉语语法知识,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时代特点,对汉语国际教育及国别化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就一线英语教师对现行两套大学英语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的评估来探讨教材评估理论的构建。研究表明:教材评估要遵循真实性、多样性、文化性和适用性等原则;教材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材的设计和组织、教材的内容及教材的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使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教科书使用取向决定着课堂内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内容。教科书使用取向一维模型是当前分析教科书使用取向的主要模型,但教科书使用取向的内容考察具有局限性、价值导向存在风险性、转化路径可行性不佳。为突破以上限度,有必要超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指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的基本内涵与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