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大平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44-46,93
运用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食品进口与食品工业经济增长、中国食品出口与食品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运用多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存在食品出口到食品工业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到食品进口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食品进口增长到食品出口增长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在短期内,食品进口、出口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1979-2014年间安徽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的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EG两步协整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与旅游经济长期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到旅游经济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三产业到旅游经济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产业结构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但存在一定的产业结构虚高化现象。产业结构与四川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经济增长程度上要大于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变动。因此,四川应正确处理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多元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产业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贡献较大,同时国内旅游对第三产业的贡献也较大,但国际旅游业对第三产业贡献较小的结论。对于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制定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1978-2005年的经济数据,用协整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性进行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在样本区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第一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产业之间不存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和冲击反应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变动的原因解释力度和冲击强度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整体趋势是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山东省为样本,通过对产出变量和能源消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费与产出之间存在不同的协整关系;在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中,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山东省为非能源依赖型经济,如果方式合适,节能政策对山东经济增长目标的达成影响不大。为了在2010年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节能技术的进步,激励采用节约电力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河南省1978—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存在从能源?肖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来GDP增加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东省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广东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2%。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就业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广东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钠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福建省2001-2013年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协整理论分析及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表明,对于福建省及其沿海地区各市而言,FDI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内陆城市的FDI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只是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Granger因果检验、H—P滤波、Census X12季节调整等计量模型和方法,剖析了丽水市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丽水市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由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丽水市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共同趋势、共同波动的特征,电力消费的波谷(峰)要比经济增长的波谷(峰)要提前1年,2006年以后,电力消费增长呈现稳中有降趋势;丽水市GDP增长的典型特征是后半程发力,2001年以后,GDP均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最后针对丽水市就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安徽省建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了二者从1983到2013年之间的相关数据,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筑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显现出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我省经济增长是建筑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在对安徽省建筑业和GDP的方差分解研究中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建筑事业的贡献作用要大于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当前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背景下,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以柳州的产业结构为例,分别采用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两种计量分析方法来阐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柳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拉动的贡献最大。接着就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30多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实现了优化,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选择浙江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其产业结构变动K值与Moore结构变动值,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有利于考察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运用计量分析法建立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少,第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VAR模型定量测度了安徽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是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并提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水平联动关系研究,对于寻找缓解"就业难"以及"用工荒"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利用VAR估计、Granger因果检验、中介效应等分析法,对我国1996-2012年间的教育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演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决定作用;就业结构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和教育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在工业内部,自然资源禀赋对采掘业的拉动作用最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显示自然资源禀赋每增加1%,采掘业产值增长率会增加1.87%,而制造业产值增长率则会下降2.17%。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自然资源禀赋是采掘业产值增长率的格兰杰成因,且是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内蒙古采掘业对制造业形成了"挤出效应",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在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把中原经济区25个省级技术开发区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效果,可以断言:产业集聚目前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区域内集聚区与非集聚区没有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使得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反向变化关系,并且贡献系数不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辽争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增长引致对外贸易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增长相对滞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体系通过资本优化配置、信息公开披露、兼并收购、风险分散和补偿等直接作用机制和促进经济增长及消费的间接作用机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推动作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对1990—2014年间河南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显示,当期金融发展每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将升级0.47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需要从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机构体系和积极培育发展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同时城市化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因此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依据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采用城市化的综合指标,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