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通报表彰了2007年全市国有文化产业发展十大亮点。集团公司重庆书城荣膺“影响中国图书零售业十大书城”入选。据了解,2007年,重庆书城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在全国大书城中排名第五位.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出版物零售卖场。  相似文献   

2.
当今书业界有这么一种声音:如果说 1998年中国的图书市场显得相对寂静和疲软的话,那么 1999年就是闹哄哄的图书“退货年”,库存积压已成为制约出版单位和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当然,也有相对柔和的:经销包退下出版单位发展态势依旧良好,图书库存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严重,但亦不可等闲视之。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给炒得沸沸扬扬的图书库存问题加了一把火。或许,是真正需要冷静思索的时候了。   一、图书库存及其细分   库:仓库;存:存贮。合起来,即存贮在仓库中的图书。当然,这仅仅是空间位置上的寓义,实际中,应结…  相似文献   

3.
王亚太 《出版参考》2010,(13):11-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图书库存呈连续增长趋势,年库存码洋高达500亿元以上,每年相比增长10%左右,库存和销售比率高达98%,出版社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虽然有业内人士质疑这组数字的准确性,但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出版业库存居高不下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唐黎 《编辑学刊》2002,(6):30-33
近年来的图书积压、库存膨胀日益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图书库存高居不下,很容易归结于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等原因;但与此同时图书市场消费需求却远未满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报告>显示:2005年图书库存金额达到482.92亿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7.52%;库存量为42.48亿册,同比增长2.02%;库存和销售之比多达98%.这样的高库存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在<出版大崩溃>中,作者小林淳一对日本图书出版业的高库存化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的描述在我国出版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书中讲到,日本图书出版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高库存化倾向.到20世纪末终于酿成日本出版业的崩溃,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3年,日本全国图书总销售收入每年都呈下降趋势,平均退货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图书品种迅速增加,库存也随之快速膨胀.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发布的数据,2008年国内图书品种从2007年的24万种上升到27.5万种,同比增长11.03%,增长速度由一位数变为两位数;与此同时,2008年的库存也从2007年的565.90亿元增加到672.45亿元,同比增加18.83%.  相似文献   

7.
据2005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包括副牌社35家),2004年图书库存册数为41.64亿册,库存金额为449.13亿元,2003年的图书库存册数为38.54亿册,库存金额401.38亿元,2002年的图书库存册数为36.89亿册,库存金额为343.48亿元.  相似文献   

8.
库存图书是出版社国有资产的主要部分,是支撑出版社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的物质基础,在出版社经营活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据资料统计,2001年上海出版社的存货(下同)近4.1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292.3%,其中库存图书占存货72.7%.库存图书的积存,不仅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而且隐匿着经营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图书出版业进一步发展,应引起出版经营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前,出版企业普遍存在发行量越大图书库存就越高的"怪圈",这个"怪圈"也是出版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顽症。本文就图书高库存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完善出版企业对库存图书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走出图书高库存的"怪圈"。  相似文献   

10.
图书库存是出版企业的重要资产,加强图书库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库存费可以忽略不计”“零库存最完美”“库存周转率越高越好”“库存管理就是仓库管理”“只有自己库房的图书才是库存”“所有的库存需求预测都是错误的”六大认识误区,提出了加强图书库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实习记者杨嘉)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编撰的2007年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月27日上午,2007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张晓虎、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当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为3.48%,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作为占据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主力军——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文章利用2006—2012年图书出版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对图书出版产业的总量、结构与速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二五"初期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为图书出版产业乃至整个新闻出版产业的又好又快的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以VMI模式管理图书库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鑫 《现代出版》2009,(2):37-41
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8月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销量减少的同时,2007年库存图书定价总金额再增7.8%,达到了565.9亿元,超过图书纯销售金额50多亿元。但与这个惊人数字相对应的是,几乎年年暑假过后,一些地区的少儿类图书市场都会出现由于出版社供货不足而导致的“书荒”。暑假后的少儿类图书市场的确是有季节波动性,偶尔一次图书短缺也是可以理解,但如果年年如此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了。为什么库存增加和“书荒”会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3,(10):22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3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实质性的拐点。根据测算,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6000亿元以上,增长速度为18%左右。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产业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以及产业内部政策效应衰减的影响,增长速度在2011年的基础上继续减缓。  相似文献   

15.
辩证看待图书库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言而喻,一家出版社的经营需要一定量库存的支持.尽管库存量究竟该有多少,或与年发行量该是一种怎样的比例关系存在着见仁见智的不同说法,但库存的不可或缺是不争之常识.问题在于目前相当多的出版社,其图书库存成倍甚至数倍于自己的年销售额,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这显然超出了必要库存的范围,更毋论其中不少图书已滞销多年,且新的积压还在不断地形成.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全行业的图书库存为"36.47亿册,272.68亿元,与上年相比册数增长5.34%,金额增长12.85%"①.  相似文献   

16.
库存问题是当前困扰大多数出版社的一个共性问题。库存图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为维持图书的连续或周期性销售而备存的图书;(2)退书;(3)滞销书。第一类我们可以称之为有效库存或活库存,因为这类书只是暂时库存,可以继续销售;后两类可以称为无效库存或死库存,因为这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传媒》2006,(2):74-78
报刊图书:柳斌杰: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日报的出版量居世界第一,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京开展,报业集团进军图书出版,《中国民营书业发行概览》首发式在京举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赵英著 《出版参考》2007,(8S):I0007-I0007
进入21世纪的图书出版业越来越遭遇发展困境,民营策划企业更是艰难。图书库存积压、低水平重复出版、压款赊销,使得出版业积重难返。时至今日,图书营销仍按几十年以来的老路子走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极大隐患。在出版界,图书库存积压过重已经成为出版社经营风险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库存,激活出版经营,增进出版社效益,已是出版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引进精益生产方式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用以指导图书生产,以期从基础环节上解决出版社图书库存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图书出版业被大量的滞销图书和退货所困扰.由于库存积压图书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给出版者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所以受到了业内的重点关注.事实上,图书库存积压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近年来图书出版业走入困境,出现"滞胀"的一种表现形式.解决库存问题重在治本,而捐赠、化浆、特价销售、严格库存指标考核,以及自我控制出书品种等对书业滞胀而言都是治标的办法.强调选题质量也很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