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6):12-15
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阳明心学的狂飙突进和个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以《三言二拍》为经典代表的世情小说。多达119篇的通俗短篇小说在充分凸显"情"、"欲"的同时,时刻不忘"喻世"、"醒世"、"警世"、"劝戒"。这一点,无论是就书的命名来看,还是就其内容而言,教化思想一直是贯穿《三言二拍》的一条主线。重新体认三言二拍的教化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就《三言二拍》中有关善恶报应主题的篇目整理了一下,发现这类主题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占30%,在《警世通言》中占25%,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占22.5%,而在《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中也分别占到17.5%和12.5%的比重。可见,善恶报应主题在《三言二拍》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其中"三言"52卷67个梦,"二拍"31卷43个梦。梦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多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部分梦境描写通过白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4.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道德说教的内容与理学的伦理法则相关,有陈腐、庸俗的东西,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强调道德理性的伦理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言》《二拍》中一些描写“节”“义”的作品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的"三言"二拍"研究有别于上世纪,在文献考证方面的成果较少,研究视线主要侧重两个方面:文本本身的解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为某种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出现探索原因,结果往往归于社会思潮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冯梦龙明确地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著书目的,表达了他“以欲反理”的观点。凌蒙初认为冯氏“三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继而编写了“二拍”。他们把唐宋的空灵高雅的士大夫文学转向充实浅俗的市民文学。在“三言”、“二拍”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篇幅,这部分作品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新兴的妇女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读明末著名的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析了其蕴含的艺术特色,即夹叙夹议,叙议中包含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性色彩;积极采用心理、对话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符合其身份和时代特征;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从而对作品反映的晚明社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为当时文人学士所辑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啻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图”.现仅从“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9.
王玮佳 《考试周刊》2011,(18):35-36
"三言二拍"合共198篇拟话本,这样鸿篇巨制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话本小说从民间创作走向文人案头,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从明末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确立了拟话本的典范。"三言二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三言二拍"的改编价值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言二拍宗教叙事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言二拍中不仅有多篇宗教小说,还有多篇作品涉及佛道教,并体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思想。以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三言二拍宗教叙事的成因,可以看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的创作意识等各方面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双性同体"为视角的研究论文。本文力图结合荣格"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透视该类形象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特征和男性人格特征,尝试为"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其结构技法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其中,“草蛇灰线”、“鸾胶续弦”和“勺水兴波”是“三言二拍”运用较为广泛的三种技法。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遏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中比较句式类型丰富,数量众多.文章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书中的这些句式进行全面的考察,力求为近代汉语比较句的类型考察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几乎涵盖了各类题材的小说,所载故事大多是有其本事的。但它始终以新奇为最根本的审美追求。本文以《鸳鸯谱》为例,从其代婚的新奇性角度分析三言二拍的故事敷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晚明时期,商品经济萌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应运而生,"三言二拍"直接体现了这一新思潮,反映了新的义利观、理欲观、婚恋观和人生观。在"三言二拍"中,明代的商品经济的初步繁荣对爱情及其行为方式的影响,有着多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渔作为清初优秀的拟话本作者之一,继承了明末拟话本大家冯梦龙和凌初所开创的拟话本创作的优秀传统。李渔的《无声戏》模仿“三言”的体例,集中每两回小说从篇名、内容到结构均两两对应。从李渔笔下的人物、情节、主题往往可以找到“三言二拍”的影子。在小说理论上,他吸纳和融合冯、凌二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佟春丽 《课外阅读》2011,(12):359-359
作者受小说集《三言二拍》启发,总结出文章写作的“三言二拍”,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和作文的题目要求合拍、和时代进步的潮流合拍”。为学生的写作总结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易懂易记,操作性强,是一篇实践性很强的作文指导论文。  相似文献   

19.
《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指明末凌濛初编纂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度浴泛汀抖摹凡唤鍪侵泄难飞系闹匾陌谆岸唐∷导?而且对于当时和后来的文坛都有过巨大影响。关于对《三言》《二拍》故事来源的考证,据我们所知,已有不少前辈学者作过。其中如孙楷第、赵景深、谭正璧、胡士莹诸先生,堪称此道大家。孙先生有《三言二拍源流考》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乃至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中的翘楚,其中存在着大量为城市市民的主体--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商贾们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被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简要分析这些商贾的观念及其在当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