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简述"庞大的船队".(呈现相关含有数字的短语,教师引说郑和第一次远下西洋的船队规模.)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让我们穿越时空界限,跟随着这位600多年前的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做一次前无古人的远航. [复习导入,定下场面壮阔、人物伟大的基调.] 二、精读指导 (一)解读"和平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与各国交往的? 1.大家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各国百姓、各国商人交往的,划出有关重点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2.
竹茱 《英语沙龙》2010,(3):37-37
当人们谈论起美洲大陆时,总会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如今在加拿大的学校中,老师也是这样教授学生们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都知道,明朝年间,朱棣派郑和帅舰队下西洋,他们向西航行到了很远的地方,并在航行期间绘制了航行的海图和地图。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使用的就是郑和他们当年绘制的地图。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档案中几乎没有留下能说明郑和发现美洲大陆的史料。那么,对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是要归功于郑和还是哥伦布呢?  相似文献   

3.
越南的潘辉黎、阮文胜等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攻击郑和下西洋是在于“侵略”。本文以郑和下西洋的具体历史事实,从四个方面批驳其“侵略论”,论证郑和出使西洋是和平友好的使者,遍访亚洲三十余国,为建立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课本第六章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是介绍郑和下西洋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教科书写道:“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到下西洋的情节与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164页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从 14 0 5~14 3 3年 ,“郑和前后航海七次”。那么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明成祖派遣的吗 ?明成祖 ,年号永乐 ,14 0 3年即位 ,死于 14 2 4年 ,使用永乐年号 2 2年。查《明史·宦官》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永乐三年 ,即 14 0 5年 ;第六次下西洋在永乐十九年 ,即 14 2 1年。 14 2 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 ,明仁宗即位。明仁宗朱高炽即位的当天 ,便下令停止郑和出使西洋活动 ,命郑和率船队守备南京。朱高炽在位一年就死去了 ,宣宗朱瞻基即位 ,改元宣德 ,仍命郑和守备南京。宣德…  相似文献   

7.
《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是学习明朝历史重要的一课。明朝的对外交往,主要表现为郑和下西洋、华侨和南洋的开发、戚继光抗倭、西方传教士的东来等四个方面。这一课,内容重,头绪多,怎样才能学好呢?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同学询问:“郑和称‘三宝太监’,是不是跟他小名三保(或作三宝)有关系?”现就此问题作如下简单回答。  相似文献   

9.
自西汉开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性使,自域外源源而来。时期不同。来华狮子的国别不同,来华路径不同,来华方式也不同,将郑和下西洋前的狮子来华与郑和下西洋后的狮子来华作一比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下西洋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提问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每年都要带本科师范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要听很多实习教师的课。记得有一次听课,实习教师讲的课题是郑和下西洋。他在介绍郑和其人时,提到并写出郑和原姓马,小名三保,后来当了太监,人称三宝太监。当他正要接着讲郑和出使的事迹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郑和小名‘三保’,他当了太监后为什么成了‘三宝’?这两个字不一样啊。”实习老师显然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很干脆地回答道:“名字怎么写并不重要,这也不是本课的重点,我们还是关注郑和做了些什么吧。”然后就接着讲下去。  相似文献   

11.
明史讲座     
现在讲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两个问题:郑和下西洋的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一) 郑和(三宝太监)下西洋 首先说明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明朝时候把现在的南洋地区统称为东洋和西洋。西洋指的是现在的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地区;东洋指的菲律宾、日本等地区。在元朝以前已经有了东、西洋之分,为什么有这样的分法呢?因为当时在海上航行要靠针路(指南针),针路分东洋指针和西洋指针,因此在地理名词上就有“东洋”和“西洋”。郑和下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呢?主要是指现在的南洋群岛。  相似文献   

12.
初赛1.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西班牙伟大航海家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是在1492年。问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多少年?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后继者,没有使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而为什么晚于郑和近百年的哥伦布等西欧航海家的远洋探险航行却揭开了西欧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问题是学术界早就讨论过的:有主要从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方面考虑的,也有主要从历史背景方面考虑的。本文使用政治学中有关利益的理论,从目的与利益的关系的角度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后继者,没有使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而为什么晚于郑和近百年的哥伦布等西欧航海家的远洋探险航行却揭开了西欧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问题是学术界早就讨论过的:有主要从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方面考虑的,也有主要从历史背景方面考虑的。本文使用政治学中有关利益的理论,从目的与利益的关系的角度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15.
近来年,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引起了学术界很大兴趣。为什么在我国明代就能派出那样规模庞大的远洋船队?为什么比起西方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活动,我国郑和远航无论从时间、规模等哪一方面看都占尽风流,却未能产生前两者那样的历史后果与影响?在世界历史上,郑和远航究竟占有什么地位? 处在同一时代、又大致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类历史活动,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历史后果,其根源,首先应从促成这类历史活动的动因当中去寻求。在这方面,学者们已提出不少观点。本文也有几点浅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的大事 ,因此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史教材都会用较大的篇幅去叙述它 ,人教版的中学历史教材也不例外。最近《中学历史教学》编辑部转给我一些读者的来信 ,内容都是关于教材对郑和下西洋的表述的。这些教师好学肯钻 ,提出了不少富有价值的意见 ,但对于个别建议的内容和思路 ,我认为仍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在这里我不揣浅陋 ,提出来与广大读者商讨一下。(一 )一位教师根据《明史·宦官》的记载撰写了《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明成祖派遣的吗 ?》一文 ,指出“郑和前六次下西洋是明成祖派遣的 ,第七次是宣德皇帝派遣的”。应该…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后继者,没有使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而为什么晚于郑和近百年的哥伦布等西欧航海家的远洋探险航行却揭开了西欧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问题是学术界早就讨论过的:有主要从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方面考虑的,也有主要从历史背景方面考虑的。本文使用政治学中有关利益的理论,从目的与利益的关系的角度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18.
郑和的船舰,是文明之舟;郑和的远航,是和平之旅。 郑和前后,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征帆风墙中,唯一堪称“和平之帆”的,是郑和的船队。  相似文献   

19.
麻将来历     
麻将是我国独创的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和益智性的休闲娱乐工具。据说,麻将产生于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前的元末明初之际。那么,麻将是怎么来的呢?说法共有3种版本,现分述如下,以飨读者。第一种说法:麻将是郑和发明的。明朝宣德年间,明成祖怀疑惠帝(即建文帝)流亡海外,特命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出海寻找。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经历南洋群岛至东非30余国。船队在大海上航行,水手们感到烦闷无聊,于是,郑和就设计了一种竹牌来游戏,以便充实和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那时行船以风为动力,船上最关心的事就是刮什么风,因此麻将里便有东、南、西、北风4张牌…  相似文献   

20.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下图为一套纪念郑和下西洋的邮票,据此回答1~4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