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朝作为我国封建制度建立的初始,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创建了统一的统治多民族国家的法律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巴蜀之西南夷的关系。《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属邦律》作为秦朝统治多民族国家的一项策略,也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实施的专门处理民族关系的强制性规范,对于研究秦代民族法起着巨大的作用,故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民族在统治制度上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式的部族统治方式,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元代的法律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并维护着蒙古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统治特权,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授与各级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在于部落酋长制与封建官僚制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土司为了巩固其统治,经封建王朝认可在当地建立统治机构及土司衙门,负责当地兵、  相似文献   

4.
刘磊 《兰台世界》2014,(5):150-151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民族在统治制度上采取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式的部族统治方式,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元代的法律在各个领域都体现并维护着蒙古民族作为统治者的统治特权,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机制是从民族视角讨论影响国家形象构建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形象从内部生成的过程,其本质是国内民众建立国家认同的过程。建国初期多民族国家形象内部生成过程中,政治传播通过多种手段来构建国家认同:传播阶级认同框架和革命话语来统领各族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以传播新生政权下的民族合作、和谐、平等关系来强化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将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与传播阶段性革命任务、政治统治有效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样的政治传播文本营造新型民族关系的舆论氛围;从党和国家层面为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提供政治传播的制度保证。政治传播在多民族国家形象内部生成中的角色要随政治结构、历史情境、传媒行为等因素的转变而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邢艺譞 《档案》2017,(9):39-43
洮州历来为军事和交通要冲,明朝政府在洮州施行"神道设教"、建制卫所、土流官参治、移民实边、奖励军屯、将功臣纳入国家祭祀等一系列经略之策,从而巩固了国家统治。同时,在明朝建立初期、各方亟待稳固之时,经由这些措施实际上完成了国家权力下渗到基层的政治过程,并对地方社会的风俗信仰的重塑、乃至现今整个河湟地区的民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周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统治阶段为了维护统治,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并建立了档案收集、档案分类制度、副本制度、档案呈报与检查制度、金匮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不但在西周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对于后世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起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11,(9):4-5
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大解放。正因为如此,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辛亥革命成为划时代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宝民 《兰台世界》2013,(12):63-64
礼乐制度最根本的目的便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以及夫权、神权.史料记载,东周统治后期“礼崩乐坏”,周公在平定动乱,建立起新的国家——西周之后,为了确保周王朝的千秋统治,积极地开展了“制礼作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礼乐制度最根本的目的便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以及夫权、神权。史料记载,东周统治后期"礼崩乐坏",周公在平定动乱,建立起新的国家——西周之后,为了确保周王朝的千秋统治,积极地开展了"制礼作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对官吏的考核,并且都建立过一套比较完整的考课制度。在明王朝统治中后期,考核官吏的制度混乱不堪、大多流于形式,整个官僚机构日趋腐朽瘫痪。被后人誉为"救时宰相"的张居正总结先贤智囊们的政治经验,继承和发展前代的考课制度,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官吏考察制度———考成法。通过对张居正考成法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关于完善官员绩效考核的法规及廉政建设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共历11帝,统治时间为97年。受其统治阶级蒙古族贵族尚武轻文的治国策略影响,元朝的政治法律等国家上层建筑并不十分完善。本文将从《元典章》入手,分析元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及其相关立法情况,着重分析其法律形式、法律思想及法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璇 《兰台世界》2017,(17):39-42
明朝时期的辽东地理位置关键,接壤军事力量强悍的民族,它的稳定与繁荣对于有明一代整个国家的安定和谐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依据明代官书、档案、方志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等,从政治沿革、行政区划、疆域、民族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出发,对明朝政府对辽东地区统治的史实略加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大多重视边疆少数民族治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与治理策略。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通过宪法和法律确认民族区域自治为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三棒鼓"作为土家族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土司文化制度之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探讨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之下"三棒鼓"艺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从语言、地域、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划分的纵向社会层面。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母系统,那么,整个民族就是这个大系统下的子采统,它们具有母系统所具有的一切复杂性。透过一个民族,可以剖析整个社会,民族与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构成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众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学术研究领域,民族学(又称文  相似文献   

17.
汪林茂 《浙江档案》2001,(10):17-18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8.
付新 《兰台世界》2013,(4):139-140
<正>16世纪,中国一个优秀的民族——满族,在白山黑水崛起。随着历史的推进,这个民族以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北京建立了一个统治中国长达267年之久的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清朝,续写了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皇朝的一段辉煌。清前期,自清圣祖康熙开始经雍正、乾隆三朝,被史学家誉为康乾盛世。在这个盛世里,清政府的国力和声威达到了  相似文献   

19.
西周时期政治统治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可以说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它将国家制度和家族组织相结合,以保证国家政权得以由血缘世袭的方式延续。本文主要分析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对周王室统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小军 《兰台世界》2012,(19):86-87
一、明清时期的图书检查1.明清时期图书检查的特点。明清时期,国家对图书进行检查是巩固其统治的一大特色,这种检查并不只是偶尔的,而是经常性发生。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就认为明清时期建立了国家的检查制度,它还远没有像现在一样把图书检查作为对意识形态干预的制度,虽然其监控和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