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善堂的存在,潮州善堂香火随着潮人的出洋谋生而传播到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等,海外潮人以此作联系纽带,大力弘扬潮州文化,为侨居地和桑梓大做善事,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2.
晚清诗人陈坤的《岭南杂事诗钞》有较多涉及潮州(今潮汕地区)的诗作,一诗一证,对地方民风民俗进行描述。因长期在潮州任职,谙熟潮州风土人情,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地方岁时节俗、服饰习俗、民间信仰及地方陋风陋习等。客寓身份决定了他没法以本土情怀介入到地方书写中,但"先结构"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态度加上深厚的地方情感,让他能更敏锐地捕捉地方风物,相对真实地展现潮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地方书写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潮州西湖有二方元代石碑,皆说原城南韩山书院旧址徙来,立二碑亭安放之。其一为《潮州路韩山书院记》,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潮州路总管王元恭立,吴澄撰文,碑阴刻文天祥《谒双忠庙沁园春词》;其一为《重建韩山书院记略》,元末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次年元亡。)潮州路总管王那木翰(即王用文)立,刘嵩作记,碑阴刻苏东坡《潮州昌黎昌韩文公庙碑》文。此二碑阴的词及文,皆王用文重建书  相似文献   

4.
潮州歌册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一种说唱艺术,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七字句式为主,并夹杂多种句式,其句式的变化引起节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与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息息相关的。七字句为四句一组,90%以上为1、2、4句押韵的方式,还有少量的排韵、开头押韵等;七字句以押平声韵为主,其平声韵脚是阴阳相间的;其所有句式均可用仄声韵。潮州歌册押整个韵母且多数非入声韵母可押,这与潮州歌谣押韵特点大同小异;其通押、重韵、高频重现韵和押白读韵、俗读韵为主的特点,是由潮州歌册民间艺术的草根性决定的;潮州歌册以押齐齿呼韵为主,这既受其女子文化特性的影响,也与潮汕文化精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查继佐与明史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浙江海宁查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中,查继佐因与明史案和吴六奇的关系而颇具传奇色彩。对于查继佐与庄氏史案,多数史料的记载倾向于他是此案的参与者,并受牵连入狱。但是,在了解此案的始末后,可知查继佐并不是明史案的告发者。而流传甚广的与吴六奇之事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还这位历史人物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6.
如对明末清初,长江三角洲市镇网络的密度关系的研究。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  相似文献   

7.
潮州音乐,是我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之一,它与潮州的其他文化一样,有较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候,潮州开始设州起,随着朝廷对潮州的开发,中原文化就逐渐  相似文献   

8.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八邑会馆文教委员会主席李志贤博士主编的《海外潮人的移民经验》(新加坡: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3)一书,是近年来"潮州学研究"、"海外华人研究"两个学术领域中令人瞩目的一部学术论著.窃以为,本书的刊行于世,着实促进了上述两个学术领域的交融,尤其是推动了潮州学研究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但明伦是清中后期贵州籍名臣,是著名的聊斋评论家和抗英民族英雄。他为官期间,恪尽职守,关心民间疾苦;他文韬武略,办事周全,深谋远虑,堪称奇才;他心系桑梓,热心文教,注意发展家乡文教事业;他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其品学和作风仍然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潮州人民诸多事业与海洋息息相关。明朝,潮州府海盗活动猖獗,其原因是政府的海禁政策。请求朝廷调整政策是潮州府从平民百姓到地方士绅的共同愿望,而这一重任就落在有机会进入权力中枢的潮籍进士的肩上。明代的潮州进士登科表现良好,反映了面对海禁,潮州各利益团体,大力培植人才,向朝廷反映诉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键时期两宋三百二十一年期间是潮州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潮州地方人口急遽增长、土地大规模开发,社会经济和文化起步前进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时期。它可以作为一座历史分水岭,让人们清晰地区分出本地区前后不同的历史面貌;它也是一块里程碑,记载着潮州古代人民改造大自然、开拓滨海三角洲、丰富民族文化取得丰硕成果的经历和途程。这个阶段的历史,是值得充分重视、应予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张履祥为生活于民间的一介贫儒,生前并未显赫,但他在居乡期间,针对明清易代前后社会的变乱,提出许多针砭时弊的对策,倡导移风易俗,竭力改造桐乡风俗.张履祥对"风俗"的重视,不仅是他对明末清初社会秩序危机意识的一种看法,也是他继承朱子学企图重整社会秩序的一种努力尝试.清初江南地方秩序得以迅速恢复与重建,与基层士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潮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教育资源,但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现有的教育模式单一陈旧,红色文化资源无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主要可从建设潮州红色文化资源共享网络服务平台、潮州红色旅游手机APP和"微课"特色数据库三个方面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服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考察王阳明《南赣乡约》在潮州推行的案例,可以看出:明代中期,潮州的士大夫们将习得的符合国家正统的知识——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付诸实践,把国家文化正统制度化为乡村社会的思想行为准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挥着比宦潮官师更加重要的作用,他们才是国家文化正统在地方社会制度化过程中的真正参与者和主导者,正是他们在主导着乡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14):194-195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结合潮州实际,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经济营商环境建设,着力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提速发展,为潮州加快振兴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五部堂碑记》看,良溪作为“堡”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乾隆时以神庙为中心的社会秩序逐步转向以宗族为中心;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分化,嘉庆时良溪已至少有33个会堂组织;面对地方动乱,宗族和村庄开始强化秩序整合,良溪罗氏由此扩大了自身影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曾噩治理潮州的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推动科举事业,推行社会教化;其次,逐步完善潮州与漳州之间的交通建设;再次,迁建水军寨,构筑潮州沿海的海防。曾噩以他的洞察与远见,承前启后,适时地推动了潮州的发展,这些举措也为他在潮州历史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潮州历史上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官方的赈济活动未能满足救灾的实际需要。由地方绅、商、民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救济体系,以其及时性、多样性、公益性、持续性等特征,在清代潮州地方防灾抗灾及灾后赈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赈的不足。从官方与民间救济力量的消长和互动,可以反映出清代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潮州学是国际汉学巨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提出来的。饶先生是一个热心于乡土文化的大师,早年在编纂《潮州艺文志》时,对潮汕地方文献、历史人物、人文思想颇感兴趣,尔后在他整个学术生涯中一往深情地耕耘在乡邦文化的园地之中。1989年至1993年,他相继发表了《潮人文化的传统和发扬》、《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及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的演讲摘要》、《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等文,正式倡导要发扬潮人文化传统,建立潮州学。并提出研究潮州学不应限于潮州一隅,要着眼于大潮汕文化,“研究雍正以前的潮州历史,梅州、大埔都应该包括在内,这说明客家学根本是潮州学内涵的一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东潮州文化资源为例,结合实际阐述了语文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整合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激活语文教学,同时归纳了语文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必须注意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