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史通》自唐代成书以来,现存主要有明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刻本和万历五年(1577)张之象刻本两大刻本系统。明嘉靖十四年,陆深据旧蜀本重新校刻《史通》,稍为精善,其后遂出现大量翻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史通》一部,实为嘉靖时四川地区翻陆深刻本;"嘉靖十五年陆深蜀中刻本]"、"顾广圻校跋嘉靖十五年陆深蜀中刻本"两部,实均为明嘉靖间吴越地区翻陆深刻本,皆非陆深刻本。  相似文献   

2.
叶氏广勤堂是元明间建阳著名书肆,刻书甚多。见于著录和现存的刻本中,最早有刻书家姓名的刻本是元天历庚午(1330)叶日增广勤堂《新刊王氏脉经》十卷,序后有行书写刻“天历庚午仲夏建安叶日增蒜于广勤堂“牌记。国家图书馆存原刊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刻本影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3月也曾据此本影印出版。刻书家叶日增之名,仅此一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钩稽,以揭示清代著名学者金鹗的代表作《求古录礼说》的刊刻源流,即 首刻于陆建瀛,继为潘祖荫刻入《滂喜斋丛书》的赵、管等"补辑"本,最后又有孙憙刻本。今人欲了解金鹗礼 学研究成果,须将孙憙刻本与潘氏本的《续补遗》结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明代从事雕版印刷业的书工自署"吴郡"者,现有十二例,兹录下:1.吴郡金纯甫书见万历三十二年刻本《檀弓辑注》二卷;2.吴郡顾檈写见明刻本《增订史记纂》不分卷;3.吴郡顾檈书见万历十年刻本《管韩合刻》四十四卷;4.吴郡高洪写见万历三年刻本《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5.吴郡陈怡书见正德十年刻本《大唐六  相似文献   

5.
隋唐以至两宋的二陆集均有散佚,宋代流传的陆机集属重辑本;相较而言陆云集尚存其主体,且少见于类书和总集称引,反映了两集流传境遇的差异。宋华亭县学本陆机集据重辑本而刻,而陆云集则据内府藏残本而刻,遂为二陆集祖本。明陆元大刻《晋二俊文集》据宋本重刻,但经过校订而失宋本旧貌,明代流传二陆集诸本均主要自陆本而出。经比对,清影宋抄本《陆士衡文集》基本据宋刻原本而抄,自内容而言可视为宋本,故与《宛委别藏》本相比更具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6.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7.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的初刻本仍有留存,现藏吉林省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此初刻本鲜见流传,目前只知道马氏存心堂本源于初刻。乾隆元年尹会一重刻张氏《集解》,此本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今人论述多以此本为底本或参考,有的以为该本据叶采注参补或自行删改的条目为张伯行原注而产生误导。初刻本保留了张氏《集解》的原貌,可以纠正学界的这些错误,也有助于理解张氏《集解》的特征和成就,重估张伯行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诗话总龟》是现存宋人编辑的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摭拾旧文,多资考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史和文艺批评史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该书南宋曾有刻本,久佚。传世最早刻本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月窗道人刊本,但写刻草率,讹舛、脱漏之处甚多,未为善本。今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中,见卷八O三至卷八O六“诗”字韵内辑有该书部分内容,与今本对勘,多有佚文,可补今本《诗话总龟》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籍总目》等只著录四卷本《闽小纪》清康熙刻本一种,但实际现存至少三种;其中中科乙本为康熙六年左右原刻本;上甲本、上乙本、国甲本、人大本等应该是直接据原刻本而来的翻刻本;中科甲本、国乙本是康熙原刻增修本的翻刻本,经考证改易内容及增修改易方式可知,其增修改易出自周亮工之手。从周亮工对四卷本《闽小纪》的四处改动包括特意将自身见闻替换为郑圭甫诗、天头增加五泄瀑布一句、卷二卷四大篇幅增加他人作品,这些改动不乏深意。现存二卷本《闽小纪》之《说铃》本"闽酒""闽茶"条多余内容并非新内容,而是吴震方从四卷本的"闽酒曲""闽茶曲"小注中辑录而来。来新夏先生参校所用"赖刻"二卷本实际来源于《说铃》本,恐有书商作伪之嫌。  相似文献   

10.
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在今存宋刻版本中数量最多,也最不为人所重。本文选取四种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包括宋潜府刘氏家塾刻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及两种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内容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与今存其他类型的宋刻《左传》版本相比较,考察各本经注、释文文本的异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对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的文本来源及文字质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2.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浒传》初刻英雄谱本的研究国内现今只有刘世德先生的一篇文章,而刘先生当时所用到的初刻本是残本,只残存6卷,由于本子残缺较多,所以得出的结论有些并不十分准确。本文在得到日本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的基础上,重新对初刻本以及二刻本作出讨论。先是对《英雄谱》的版本进行详细归纳以及辨析,之后对日本筑波大学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以及各二刻本进行细致的介绍,最后详述初刻本与二刻本之间的区别以及版本之间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清翟云升所作《隶篇》四十五卷,三续而成完书。《隶篇》一书是研究隶书,临写隶书的权威工具书,但该书初刻、续刻本的刊刻者、刊刻年份,各家著录存在许多分歧。其道光间刊行者仅有翟氏五经岁遍斋家刻本一种,至于所谓许梿、杨以增刻道光本,皆子虚乌有者。而光绪年间宜都杨守敬有《隶篇》重刻本,其刊刻时间于今也可确定为光绪五年。  相似文献   

15.
谈谈《古今书刻》上编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明高儒《百川书志》和周弘祖《古今书刻》排印问世。关于《古今书刻》,前有《出版说明》、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后有瞿凤起先生《〈古今书刻〉校记》六条,古典文学出版社辑《〈古今书刻〉叙录》九条,以及综合索引。这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古今书刻〉所作的版刻与石刻的记录,对于目录学者和文化史学者,同样有很多用处。举例来说,都察院刊本记录中有《水浒传》,是小说史上有关这个版本的唯一记载。内府刻本中有《永乐大典》,为我们提供了《大典》曾有刻本(或者只是一部分的刻本)的线索。梧州府石刻记录了元结的《水井铭》,指出这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是对元刻《史记》彭寅翁本进行的专题研究。属于对《史记》进行版本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元刻《史记》彭寅翁本刊行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是目前存世《史记》版本中仅次于南宋黄善夫本(1196年刊行)的已知的第二个三家注本。它也是从南宋黄善夫本到明代廖凯刻本(1517年刊行)三百多年间国内惟一的《史记》三  相似文献   

17.
《庄子音义》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原属唐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卷。由于年代久远,存世至今的早期刻本已不多见。现分别藏存于我国北京图书馆和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的两种南宋刻本(以下各简称为北图本和天理本)极为罕见,为世所贵。前者是原藏于清宫,后流落民间的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三十卷足本所收《庄子音义》。后者则指由日本博士家流传下来的、在我国似已失传的另一种宋刻本《庄子音义》。本文想以不大为我国读者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馆藏康熙刻本《唐陆宣公集》的对比和序文研究推论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收录的雍正版《唐陆宣公集》,实际上是康熙版的重修本。又通过序文和历史事实的对比研究得出,《唐陆宣公集》虽然是年羹尧的家刻本,校订者和刻工都是南方人,但却均刻竣于陕西。  相似文献   

19.
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相似文献   

20.
《史记》诞生两千多年来,历代均有抄写刊刻,由白文无注本发展为《史记集解》单注本、《史记集解索隐》二注合刻本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形成了庞大的版本体系。探讨《史记》各本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各本的承传轨迹,是《史记》版本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史记》的基础工作。自黄善夫于南宋光宗绍熙末年首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后,三注合刻本便成了《史记》的主要版本形式,元、明、清代相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