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今年“两会”以来,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和政协委员议论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民盟贵州省委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提案中以大量案件列举了未成年人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2003年贵阳市抓获犯罪嫌疑人2613人,其中未成年人719人,所占比例为27.52%;2004年抓获犯罪嫌疑人3273人,其中未成年人974人,所占比例为29.76%。另据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03年办理刑事案件294件,受援被告18周岁以下的有70件,占23.3%;2004年上半年办理刑事案件75件,受援被告18周岁以下的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被公认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据统计,2003年我国25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的上升势头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被公认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据统计,2003年我国25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的上升势头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大约有3.67亿未成年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押服刑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数的35%,每年有15万多未成年人因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查处,3万余人因犯罪而成为少年犯.据《2003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仅2003年我国刑事案件一审共结案632605件,青少年犯罪占231715人,其中不满18岁的有58870人,18岁-25岁的有172845人.  相似文献   

5.
未成人违法犯罪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政府乃至各阶层有识之士深切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敏感神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研究、探讨这一问题,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点“五化”,学生比重大,居高不下我们说未成人违法犯罪问题严重,决非空穴来风。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2003年全国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捕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12.7%。1998年以来对未成年人的批捕数呈逐年上升之势。1998年捕3898人,占总数的6.5%;2002…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趋势.笔者从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厦门市两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2005年受理案件3271件,涉案4998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23件,涉案418人,涉案未成年人占涉案总人数的8.4%;2006年受理案件3102件,涉案4970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36件,涉案497人,占涉案总人数的10%2007年受理案件3384件,涉案5455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00件,涉案428人,占涉案总人数的7.85%;2008年受理案件3685件,涉案5820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35件,涉案472人,占受案总数的8.1%.  相似文献   

7.
赵俊霞 《学周刊C版》2011,(8):205-205
下面是国家法院和公安局公布的一组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2001年全国法院判处未成年罪犯49883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6.68%。2002年未成年人罪犯占7.13%,2003年占7.93%,2004年占9.17%。2005年全国法院判处未成年罪犯82692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9.81%。  相似文献   

8.
<正>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占70%。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青少年由于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作案时容易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成员趋复杂化,成年人与青少年相互结伙作案增多。这种团伙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刑事犯罪总量不断增加,未成年人刑事作案成员更是不断增多,危害程度不断升级,形势不容乐观。以上海为例,全市1998年青少年刑事作案人员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比例为48%,未成年的刑事作案人员占全部青少年刑事作案人员比例达到24.6%,在校学生比重占未成年人作案人数的31%。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同50年代相比普遍提前二至三年,然而心理发育同50年代相比又普遍推迟一两年,心理发育同生理发育的不同步,这就形成了生理发育的“早熟”同心理发育的“晚熟”的矛盾。加之,媒体、社会环境的不…  相似文献   

10.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 )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增长趋势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很低。1980年以后 ,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出现大幅增长。1980年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是 14 9% ,发展到1995年 ,青少年犯罪率高达 2 4 4 %。(二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暴力化、组织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现代化就体能来讲 ,一般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 ,但未成年人主要依靠团伙犯罪。团伙的组织形式也由松散趋于紧密、人员由流动趋于固定 ,个别团伙甚至订有“行动纲领”。同时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虽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素养很差 ,但作案方式却…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迄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表现是反复发生持久性的危害社会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前者是指那些情节轻微、危害小、不能定为犯罪的行为,如逃学、偷窃、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等行为;后者是指抢劫、凶杀等犯罪行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又称少年罪错。据调查,截至2003年7月,陕西省共有青少年1744万人,占省内人口总数的40%,其中未成年人1215万,占总人口34%。从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来看,近三年来,全省25岁以下的青年人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违法涉案人数和案件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3年6月,全省共起诉刑事案件32899件59174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19433件18161人,分别占起诉案件总数和涉案总人数的59%和36%。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他人健康,而且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有很多,青少年面临的各种身心矛盾冲突是一类重要原因。如个体需要的不断增长与社会家庭满足能力之间的矛盾,独立意向增强与认识能力低和依附关系之间的矛盾,客观现实的不良影响与青少年识别抵制能力不足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趋势。笔者从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厦门市两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2005年受理案件3271件,涉案4998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23件,涉案418人,涉案未成年人占涉案总人数的8.4%;2006年受理案件3102件,涉案4970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36件,涉案497人,占涉案总人数的10%2007年受理案件3384件,涉案5455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00件,涉案428人,占涉案总人数的7.85%;2008年受理案件3685件,涉案5820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35件,涉案472人,  相似文献   

13.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团伙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拉帮结伙进行团伙犯罪的情况明显加剧,帮会色彩日趋浓厚。据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现在的少年犯罪大多数是以侵害财产、人身伤害为主要犯罪动机和目的,以结伙抢劫、盗窃、绑架、敲诈为作案手段。有的团伙有自己的帮规、有会徽、有纪律有分工,已具有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人民法院报》公布的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14至18周岁)犯罪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10%以上,而14至25周岁的人犯罪则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至70%左右,按我国4亿青少年的总量计算,每年就有100多万青少年犯罪。”不但如此,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共同犯罪多,严重犯罪多,低龄犯罪多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和预防,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学校  相似文献   

15.
莫利 《教育导刊》2008,(3):45-47
近年来,广州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审判生效的刑事犯罪未成年人有514人.2001年为935人.2004年猛增到1584人,2005年达到1233人,2007年1月到10月,广州两级法院共受理独立编号的涉少案件已达到2254件。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荣康表示.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愈来愈残忍,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有的帮派甚至发展成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到今天,“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我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学困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刑事作案人员中,14至 25岁青少年占 60%以上,其中14至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逐年递增,青少年吸毒问题也有发展趋势,这不能不令人警醒和深思。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有效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我们应研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测问题。 一、违法犯罪预测的可能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自身发展的过程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中,2002年青少年罪犯数量为217909人,占刑事罪犯总数的31.0%;2007年为316298人,占33.9%[1]。2012年3月11日晚,三位在地方法院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结合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一位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在回答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时谈到,在她"从事20多年的少年刑事审判工作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特点。第一是年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属于他们的本应是艳丽多彩的花季。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花朵”变成了荆棘,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据公安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全国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罪犯16万人,年均递增9.7%,13———16岁为犯罪高发“危险期”,而且犯罪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未开的鲜花就此凋零,这带给我们的是揪心的叹息、无尽的忧思、深刻的警示。迷途的“羔羊”2004年3月4日,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公安分局成功打掉一个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该团伙6名成员均是13———15岁的初中辍学学生。这6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四多一低”(罪名多、件数多、人员多、团伙作案多、低龄化)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少年犯罪率为2%左右,尤其是性、暴力和流氓犯罪的数量和比例都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良家教极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那么,不良家教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一、娇惯宠溺式我国溺爱型教育方式占不良家教的51.7%,可见最常用的失败教育是溺爱型教育,娇惯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不会主动关心、照顾和宽容别人,自私、任性、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