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人格是儒家最推崇的人格模式,"仁"、"礼"、"中"、"勇"是君子人格的主要内涵。大学生应该以传统君子人格为基础,努力塑造现代君子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理性教育和实践教育助推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非常崇尚君子人格塑造。有人统计,《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了107次,而且孔子不轻易以"君子"许人。那么,什么是君子?君子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我们需要仔细研判,从中也可以得出君子人格的培养途径。在古代,君子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或者地位高的人的统称,后来衍化为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探讨的是后者。君子固穷这是君子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3.
君子文化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孔子所培养的君子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生命意义感,可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将个体的自我人格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对于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和个体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今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仍存在借鉴意义。本文将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君子人格的修养路径两方面阐述和分析,进而说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完善国民的人格,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高扬“君子人格”的塑造,对后世儒家的文化人格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效仿的对象。尝试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提出以及其建构的“君子人格”的形态等角度,对《论语》中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8.
儒家理想人格为"文质彬彬"之君子,其人格的最高境界,是文质合一,礼与情合一.儒家人格思想不仅有益于培养现代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而且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  相似文献   

9.
君子文化在中国社会源远流长,君子人格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被传统社会主流文化设置为人生标杆与价值象征,影响巨大。出于戏剧叙事的需要和文化心理的同构,古代文人剧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君子形象。从忠烈君子、勇义君子、高行君子、多智君子、红粉君子5个方面,可系统梳理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结合代表性君子形象,对每一类君子形象类型可做忠、仁、智、勇、慧等品质内涵的阐释。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的塑造采取了隐喻、区隔、波染等书写策略。考察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可对当代人格重构、当前品牌文化建设和当下文艺创作的提振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所言的君子是身份君子和德性君子的统一。在立足君子人格"德位一致"的基础上,在德性视野中,从仁义礼智信"五德"角度,孔子确立了君子人格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具体表现在:仁、智、勇的内在规定;重义轻利的价值立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修己安民的理想抱负。《论语》君子人格思想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资源,根源于中国社会发展需求。《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培育时代新人的启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以明确自身“位置”为出发点明确时代新人的人格理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塑造时代新人的健全人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涵养时代新人的稳定人格;以国际视野为着力点培育时代新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2.
人格心理学的成熟和发展揭示了人格的整体性,确立了人格形象。小说人物塑造只有从"性格刻画"提升到人格塑造,才能呼唤出传之于世的精品力作。小说人格塑造只有具备必然性和创造原则——共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发展原则——才能塑造出丰满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一般教学课程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思想政治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思想观念,以期影响学生思想、行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品德塑造的过程。这种对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的过程,不仅以思想政治教学形式为教育手段,更重要的还依靠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人格品质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人格品质不只是个人人格修养问题,而是思想政治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突出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塑造和人格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师人格修养是实施学生思想政治理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9,(3):80-84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政治人格始于:政治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的目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需要,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之必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针对性的重要条件。政治人格生成的实践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同质性,政治人格的整体性特征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特征,政治人格的主观品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本质的一致性以及政治人格作为"内部性"中介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活动"的本性,为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把握政治人格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一、宽容学生——教师的基本品质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闪烁着宽容的思想。《易经》说"君子以容民畜众";《尚书》讲"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庄子主张"常宽容于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根基,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圣人、君子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着重分析君子人格,展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为指向,弥补学校普通教育在人格尤其是合于民族传统之人格的塑造上的不足。国学教材的编写与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坚持人格教育的内容指向,遵从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理解世界、参与世界、思考世界、建设世界的认知规律,尊重小学教育的现实情况与国家的基本国情,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路径贯穿始终,力图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化成人格,最终实现对健全、博雅、君子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龙舟会》是一曲君子人格的颂歌。王夫之运用杂剧的形式,通过对谢小娥、李公佐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将他们与宵小权贵的对比,热情歌颂谢小娥、李公佐的君子人格,形象诠释了他的理想人格的内涵。这种君子人格是他自己一直思考和追索的理想人格,具有知情意和衷共济、德才学全面发展的韵味和特质,是道德人格、意志人格和智慧人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刘亚明 《文教资料》2013,(17):81-82
在《论语》中,孔子对周代以来君子人格和德政思想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总结,确立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人格管理思路,构建起以"仁"为核心、以"恭、宽、信、敏、惠"五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20.
孔子思想有三个理论支撑点,即君子、仁、礼。成就君子的理想人格,是孔子思想的人道理想:为仁是成就君子理想人格的内在要求;循礼是塑造君子理想人格的外在规范。这三者互相规定、互为条件,使孔子思想充满了十分丰富的人道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