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主体”之间的交往是目的型的,其交往的信息内容、媒体、组织形式和具体场景,不仅受教师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而且受教学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的往往是培养目标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学交往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交流、合作与自我对话,使学生能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之时,培养完善、健康的人格主体,以达成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教学交往源于哲学诠释的拓深、学习理论的突破与对教学本质认识的逼近,并以"共享主义"为前提,受交往主体文化背景、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制约.教学交往的实践有赖于教学交往环境的创设、言语条件的保障和教师不断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3.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与阻隔、学生非主体等状况提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4.
受哈贝马斯的“行为交往”理论的影响 ,教学活动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交往活动 ,因教学交往在目的、主体、媒体、机制和方式等方面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交往 ,教学特殊理论说应运而生 ,并为主体性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论"育才"、"成才"、"用才"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才”、“成才”、“用才”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纵向的历时性和 横向的共时性所组成的主体时空关系,而且还独立遵循各自所有的规律和规则。“育才”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教育方针,要受教师素质、教育条件、教学环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其他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成才”要遵循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包括心理和生理规律),要受个人天赋、学习方法、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个人主观努力与否或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用才”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调控,要受企业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主观人为因素的左右。这些规律、规则、内在关系并不是相互割裂与排斥的,而是互补的、整合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把握好有益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面临的教学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许多变数,需要我们教师去把握、去调控。因此,教师对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甚至整节课的成败。下面我就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节奏的把握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课堂调控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许多变数,需要我们教师去把握、去调控。因此,教师对课堂调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甚至整节课的成败。下面我就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节奏的把握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课堂调控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高师课程"中学数学教与学研究"试题一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题编制及测试是实施课程和评价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实施的制约,同时又是推进课程改革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程改革中,应兼顾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双重需要,突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帮助高师生学习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提高师资培训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交往理性的实质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规范性.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经验、习惯、常识和情感等消极文化因素、非人性化的课堂交往规范和授受式的教学行为模式制约着教师教学交往理性的生成.教师教学交往理性的生成机制包括:反思性的交往实践是核心;自我实现的交往动机是内在动力;合理的语言运用是必要条件;人性化的交往规范是重要保障.鉴于此,应采取重建教学交往的价值理性、重新认识教学交往的意义、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建构、自觉反思自身的交往实践等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①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师生的交往动力学。师生关系既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沟通,相互研究、讨论,使师生不断有所新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的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它不仅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也要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历史上任何一种教育制度甚至教育方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都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相联系。现通过两个与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的教育历史现象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时时进行着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师生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没有师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就无所谓教与学的活动,也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无法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革新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我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应试教育从科举制度算起也算得上历史悠久。受封建教育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制约,现在的师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的制约,受科学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方式和效率。科学地使用教学语言,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思维的启发,有利于知识的传受。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一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杨锐 《现代教育科学》2005,(6):53-53,5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一定发展阶段的人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不仅受教师集体的影响,而且受父母、同学、朋友、兄弟姐妹的影响。学生也正是在与教师、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人的交往中获得知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一样也受与之交往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是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分享的过程.这是以交往为特征的教学,将使教学的意义得以实现,而对话是实现教学交往的有效途径.它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和灵活性得到激发,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