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从国家体委分布的《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施行以来,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全面基础训练正在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克服了过去少年篮球训练成年化,竞赛方法规则化,导致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方法完全与成人相同的现象。《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规定了各年龄阶段训练  相似文献   

2.
国家体委颁布的《篮球教学训练大纲》中明确规定了青少年运动员以防守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篮球运动员基本规律是攻守对抗,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使技、战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等,对辽宁省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测试成绩与《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相关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纲》规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能够反映运动员的相应水平,可以用作评价运动员基本技术的指标。2、按照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对辽宁省9支篮球队聚类的结果为5类。3、在《大纲》基本技术评分表中,各项测试指标的评分标准过高,不能反映高水平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真实成绩。4、拟作了辽宁省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评分表、等级评价标准以及发展均衡性评价标准,为教练员针对性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龚镇  张博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2):38-40,6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测试、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与《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相关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纲》中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能够代表运动员的相应能力,但评分标准过高,不能反映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拟作了辽宁省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分表、等级评价标准以及发展均衡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国际级的跳远运动水平,除了改进训练方法外,重要的是选择有才能的男女青少年运动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选材初期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挑选跳远素质与能力比较好的运动员;第二阶段从组里吸收一些符合运动训练大纲要求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福建省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对参加福建省2011年少年乙组篮球锦标赛的168名男女学生运动员,按国家体育总局2009年颁布的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的标准进行身体素质和技术的测评。研究表明:福建省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球感和速度差距明显;60 s多点移动投篮、20 s卧推、单脚起跳助跑摸高成绩不理想;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术水平,福州女队明显高出其他球队。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测试、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省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测试成绩与《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相关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纲》规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能够反映运动员的相应水平,可以用作评价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指标;2)在《大纲》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分表中,除全场运传球上篮、四角传接球指标外,其他指标的评分标准过高,不能反映运动员的真实成绩;3)拟作了辽宁省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分表、等级评价标准以及发展均衡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针对参加2009年底全国排球后备人才训练营的11个省市体校教练员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选择与测试的重要性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解教练员对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测试指标的选择与指标的重要性的认知态度,同时也为当前中国排球协会修订《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2003年执行《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所测试的较有共性的几个问题,以参加2003年4月全国少年男子篮球比赛的13支球队共15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为内容,以指标测定、专家技评、数理统计为研究方法,对我国少年篮球业余训练中的某些环节进行分析,其目  相似文献   

10.
教练效能对运动员自我效能和比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篮球教练效能、运动员自我效能和球队比赛成绩的关系。参加2009年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134名男运动员和128名女运动员及23个球队的主教练接受了运动员自我效能问卷和教练员效能感问卷的测试。比赛成绩采用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中的方法评分,即队数减名次乘以3.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练员效能可以显著预测运动员自我效能和球队比赛成绩,其中动机激励效能是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战术的运用,分析篮球运动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调整其心理状态,对维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提高竞技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篮运动员神经类型与技术特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女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与篮球运动员的活动类型一技术特长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的纵向比较研究,考察了各种神经类型的女运动员在从事篮球运动期间的技术特长的相关性,以图为教练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使他们能够从本质上将自己的队员有序区分,并加以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提高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及赛前心理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多年带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心理特征提出了赛前心理调整和训练的具体方法。教练员在篮球训练和竞赛中应注重探索不同类型运动员的心理变化规律,研究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应强化赛前训练,帮助运动员确立积极的技术心理定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我国少年男子 ( 16~ 17岁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运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以期为教练员更好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依据 ,有助于教练员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 ,为运动员的选拔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 ,本文所选用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测验指标能全面反映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的训练水平 ,所制订的测试成绩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模型经初步应用和验证 ,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可用于评价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健辉  刘艳 《体育科技》2005,26(2):35-37
对广西60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比赛中快速移动距离的测定、心率测定、比赛后血乳酸测定、2种速度耐力训练后血乳酸的测定,结合他们在不同训练手段情况下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广西部分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水平偏低。根据篮球比赛的性质和能量供给特点提出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跟踪测试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普通青少年和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认为:不同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均具有不平衡性;同一运动素质受多个形态机能指标的影响;形态机能变化与运动素质的改变有先后性;相对于普通青少年,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变化与运动素质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篮球训练比赛实践的心得体会,分析归纳了篮球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基本特征及其训练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提高篮球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重心、脚步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鸿雁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11-412,385
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合理补充营养是篮球运动员提高体能、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手段。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供能的特点,探讨篮球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以期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优秀女篮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特征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志  邓飞 《体育学刊》2002,9(5):129-131
通过对世界女子篮球优秀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的统计分析表明: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有其基本特点和规律。与之相比,我国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及运动队存在不足,应引起注意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尽快提高我国女子篮球运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wheelchair basketball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layers' func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field-testing and game observation. Under this system, players are assigned a score of 1 to 4.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wheelchair basketball play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flects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of elite female players. During the World Championship for Wheelchair Basketball in Sydney 1998, eight teams were videotaped for three 40-min games for a total of 120 min per team. Fifty-nine female players (Class I [1 and 1.5 points] n=12; Class II [2 and 2.5 points] n=20; Class III [3 and 3.5 points] n=13; Class IV [4 and 4.5 points] n=14) were retained for a detailed performance analysis by means of the Comprehensive Basketball Grading System (CBGS).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high point players to perform better compared with low point players for the majority of variables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game performance. A lack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adjacent classes was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e class-position relationship in this sample, and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women's wheelchair basketball. We conclud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elite female wheelchair basketball players is dependent on functional 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