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理论造成了全方位、强有力的冲击 ,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角色的转换、创作过程的复杂化、文学阅读方式与文学价值的变异和文体特征的模糊化上  相似文献   

2.
网络数字化走进文学视域,对传统文学从创作主体、文本特征、阅读方式、文学价值等文学活动要素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影响和冲击,但目前的网络文学并不是文学的完美归宿,网络文学只有以实现人的全面美好发展为宗旨,才能成为现代人最自由完满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文学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网络文学中“文学的消解”首先便是创作主体成员的改变。其二是网络文学创作目的和意义的改变,它使创作主体改变了对文学形式、内容的观点。第三是网络文学评论呈现出一种无深度的溃散。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挑战--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成员的改变 ,网络文学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形式的消解以及网络文学评论的溃散 ,大致可以构成网络对于文学的冲击和网络文学评论的现状。面对它带给传统文学的影响和冲击 ,理当引起更广泛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在时下的网络文学创作中,体现着浓郁的中产阶级文化趣味。这是由创作主体的中产阶级文化身份决定的,也是由于阅读主体的“中产崇拜”心理所致。网络文学在打造物质乌托邦盛世图景、为现代人提供情感庇护和为现存图景提供另类镜像方面,具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功能;但网络文学主体的“消费性”、网络文本的情色性以及网络文本的信息化语境也内在地消解着网络文学的文化功能。这使得网络文学的中产阶级文化趣味变得非常暧昧而又复杂。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是数字化信息洪流中催生的新型文学形态,它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结合了新的时代特征,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当下文学,它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但是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有利有弊,本文通过对处在中国转型期的网络文学的研究明确其对大学生的利与弊,引导大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网络文学作品时,应赋予作品以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巨大的人格力量;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文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评判网络文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学,以其先进的传播方式、广泛的受众群体,成为文学界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自诞生之日就备受争议的网络文学,更是时常被拿来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本文拟从文学的概念、创作的主体以及小说的题材方面入手,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自觉是文学创作的"双翼"。网络文学"双翼"失衡表现为自由失度与自觉缺乏,具体表现在创作自由失度、网络接受失度、创作主体文学自觉意识缺乏、功利化游戏化倾向明显、作品缺少生活体验和人文关怀、缺乏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等方面。加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强化网络文学主体性是实现网络文学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文学救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挑战着传统文学。然而,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有利有弊:利就是阅读带来知识,为大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网络文学的传播很廉价,调动了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网络文学促进了大学生写作的发展。弊就是网络信息的集中化导致大学生写作的敷衍性;网络文学影响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退化,导致写作品味的降低;网络文学影响大学生文学素养,导致写作缺乏正确的立意。应从提高网络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加强网络文学批评;加强网站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制;以网络比赛的形式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以评奖标准来规范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等方面引导网络文学向有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型文学形式,因其不同的传播媒介,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共同创作.通过分析网络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特征,探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文学审美性、艺术性、人文性及作品品质方面的缺陷,提出网络文学必须依托传统文学,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互联网催生的数以万计的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其身份特征是网络化、非职业化,在创作态度、创作目的、创作方式、创作题材上与传统作家大相径庭。大众传媒对网络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作家与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对彼此也有不同的态度。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创作主体与作家应各取所长、互相融汇,共同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强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36-138
网络是文学发展流变过程中一个崭新的载体,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文学一人、一笔、一文的创作模式。拟从这个变化的角度探讨文学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后写作主体与受体角色的变化中打破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交流藩篱。网络文学以简捷的发表过程、广泛的流通方式达到全民信息共享,在全民创作的背景下为写作学的发展拓展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样式,它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学搭建的新型平台上进行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引发了文学创作和消费接受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创作主体的群体自由性、本文生成网络化、传播媒体便捷化、消费接受快餐化是网络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最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汹涌澎湃,“网络文学”这个词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网络正在使文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一新兴事物,人们迫切需要对它有一个全面而精确的认识。本文在总结了关于网络文学定义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上对网络文学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观点,又分别从创作主体,创作形式,题材和内容及语言特色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文学的特性,并提出了结论:网络文学是文学向网络的延伸,它本身仍然属于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有关网络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学差异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网络文学是网络社会工业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文学比较体现着本质上的自由性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从创作模式、存在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经典定义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艺术"。然而,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文学文本发生了转向,即从传统的语言文本转向了以日常生活为文本,文学文本的价值特征也从审美转向了消费。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可以从网络文学文本创作主体、叙事方式和价值特征体现出来。网络文学文本的大众化、交互性、开放性、超文本等特征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宋玮 《红领巾》2005,(5):103-105
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特征造成了文学主体的缺省,即主体的显性消失与隐性在场.这主要表现为孤立的个体主体变为主体间的共在、对话和交往,文学主体性成了被虚化的“夕阳“概念,由此给网络文学的创作观念与形式带来了革命.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创作、阅读的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或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包括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网络时代的文学",或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络类型小说等体裁作为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增强,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使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流通渠道、受众层次等诸多因素都在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文章具体阐述了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网络文学批评、传统文学等多种因素对网络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载体特有的物质技术优势,使网络文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对传统文学形成了较大影响和冲击,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本质上是共通共融的,其对于传统文学更多的是补充和发展。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原有的范式和元素,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