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易卜生和曹禺都对现实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与逃避,他们对家有一种本能的渴望,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清醒地意识到生活的无奈与理想的飘渺。在他们的剧作里,家的寓意有了极大的象征意义,家是他们渴望的幸福温馨的港湾和生活的理想,家又是他们极力逃避的、令他们人生窒息的噩梦般的现实,理想与现实都在家的逃避与追寻中显现,人生的寻梦也因此显得更加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这种拯救的梦想与无奈的背后是他们因为传统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和因为共同的人文关怀而形成的相近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凤婷 《文教资料》2010,(18):65-67
本文通过对穆旦40年代前半期作品中"梦想"母题的梳理,考察诗人在特殊年代的复杂精神路向。穆旦诗歌中对"梦想"的追求,历经了"异方的梦"、"人民"、"上帝"三个阶段,结合诗人生平史料和诗歌文本的细读,得出这三种梦想分别暗示了穆旦对待现实的三种不同情感态度,即对现实抱有幻想、对现实有所承担和直面苦难的现实。这三种态度之间也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它们暗含了诗人梦想本身不断遭到现实怀疑、舍弃,自我不断分裂,并被新的梦想代替,直到诗人敢于直面现实人生的过程。通过"梦想"的不断消解,体现穆旦对现实重建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华 《学语文》2010,(3):39-39
曹禺至今仍被公认为“五四人物”,主要在于其早期剧作中奠定的对人之精神的深层关注。曹禺是现实主义的。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又突破了对历史与人生的纯现实观照。而常常指向作为存在的人生和“宇宙间涌动着”的种种神秘的生命情绪。四十年代。在曹禺积极热忱地运用话剧质询现实生存、呼应时代变革的表象下。  相似文献   

4.
"造一片苜蓿,需要一粒种子和一群蜜蜂,如果没有,有梦就足够。"这是狄金森的诗。不过,"有梦"不是她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也都应该有。而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理想的事业。或者说,是梦想的事业。在行动和结果之间,在现实和预想的目标之间,有长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曹禺作为现当代戏剧界著名的作家受到了西方戏剧巨擘易卜生戏剧的巨大影响,易卜生主义以及易卜生戏剧的结构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易卜生的第一部心理悲喜剧《野鸭》在曹禺的《雷雨》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在人物对应、结构艺术、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及其相似,但是在情节框架、写作方式和矛盾冲突中,《雷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因此,毫无疑问这两篇文章有着极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者以贾宝玉这一艺术形象实践着警幻仙姑的嘱咐:"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以此警醒世人,从而起到补天的作用。《红楼梦》坚持"以情悟道",以情传道,是有志于道而又不得其位即"有命无运"的明清知识分子用小说批评朝政,教化民众而创作出的最为艳丽的文学奇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自己迥异于西方的伦理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尚礼"精神追求。道与非道、义与非义、礼与非礼,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矛盾冲突的主线。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王道社会,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主张,也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模式。对这一理想的追求,是几千年中国知识阶层乃至广大民众一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孔夫子在面对周王朝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同样,《红楼梦》作者面对满清的黑暗与腐败,提出了"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作为社会改革的出路。这就是中华文化尚礼精神在中国文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写手审题:今年山东的高考作文题是根据雷抒雁的一首小诗《星星》的整体寓意,来谈谈考生的感悟。我认为《星星》这首诗歌的整体主旨是:梦想与现实;现象与本质;拥有的才是幸福的;不要好高骛远等。正文: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梦想的时候就是心灵在说话的时候。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梦想有可以实现的,也有不可能实现的。实现了梦想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已经实现了的梦想。只是二者总有一定的距离,现实大多没有梦想时的那样多彩和美丽。但是,人们却没有因为现实比梦想暗淡、逊色而不再去梦想,也不会因为梦想比现实的绚烂而不去勇敢的面对现实,躲在梦…  相似文献   

9.
曹禺生活在新旧文化更替的时代,经历了对西方文艺理论引入的高潮时期,他在对莎士比亚、奥尼尔、契诃夫、易卜生以及包括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在内的诸多世界名家的剧作潜心钻研之后,曹禺的作品里也会有意无意地显现出西方戏剧的影子,《原野》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0.
有梦的人不多,占梦的人更少,能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成长的路上总是一直伴着迷茫,而直到他们的出现……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出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有着相同的梦想!他们  相似文献   

11.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孙权作为东汉末年一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君主,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曹操和刘备的戏份多,但作者罗贯中依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密西根大学林顺夫教授曾撷取“透过梦之窗口”这一精巧比喻诠释了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文学梦”。从《庄子》到晏几道、苏轼、吴文英的词再到《红楼梦》,他的研究指出这些“文学梦”并非仅仅以实际的梦境经验为基础,而是将作家特殊的哲学思考付之于特定语境的再度创造。“文学梦”既包括“我思故我梦”的层次,也包括“我思。我梦”的内容。“梦之窗口”既是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又创造出一种新现实。  相似文献   

16.
于坚的诗以“诗所言”与“写作本身”为审美基点聚焦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在“拒绝隐喻”时“去蔽”而意达“诗意地栖居”。从精神内涵上讲,其终极是反文化阐释中对万物本真的探寻,由此而欲在“诗意地栖居”的回归中抵达存在之逻各斯。  相似文献   

17.
韩愈诗歌里的情惑意蕴,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首先,韩诗反映了韩愈一贯倡导的"舒忧娱悲"、"不平则鸣"的诗歌理论 韩诗情思广厚,韩诗抒情运用了借古人抒情、托物咏怀、写景言情、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韩愈诗歌思想情感大气磅礴,韩诗诗旨情感基调为昂扬.  相似文献   

18.
钱理群先生秉着"作家的文学史研究"这一多向、多维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曹禺及其戏剧作品作了一次"心灵史"的精神巡礼。其批评措语中存在一些错谬及疏漏处,作为批评的批评,对其中的一些缺欠问题进行探源性的思考和驳难。  相似文献   

19.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