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Let’s talk对话教学中,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和分析文本,紧扣文本语篇内容,关注核心语言,通过文本解构、建构、重构、再构,让学生明晰教材内涵,提高语言技能,丰富语言输出,提升对话意识与能力。该策略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助推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1."点击"图例——尊重教材,促成人本对话。教材中的图片讲述的是儿童的家庭生活事件和学校生活事件,如与同学闹矛盾、游戏耍赖皮、跟爸妈发脾气、被老师误解等等,每一幅图中的主体都是儿童,图片暗含着对儿童的示范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教材,创造条件促成学生与文本对话,让教室里的儿童与教材中的儿童形成"你我"之间的对话关系,一起面对并尝试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教师主体地位的建构与解构因情况、面对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当教师和课程文本对话时,通过增强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提升教师主体地位的能力、赋予教师主体地位的权力来建构教师的主体;当教师和学生对话时,通过弱化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降低教师主体地位的能力、减消教师主体地位的权力来解构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是师生进行建构和解构的文本,教师、学生、课程和教材面向新事件而动,课程应当消解学科边界。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智慧,设置灵活的课程目标,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生成,师生关系走向平等对话,充分发展综合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建构理论搭建的自主型英语语音课程网络平台,同时要兼顾课程内容对不同习得习惯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角色作用,特别是教师解构课程内容对英语语音教学影响很大.在其建构过程中,解构课程内容应该与网络学能建构并举;尤其是学生参与解构的评价体系和完善学生的学能建构都对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时试图以“对话”为契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思想,力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建构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前提课前,教师必须先和文本对话,即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对文本有清晰的轮廓,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在于反复地诵读与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是要求学生,对教师也同样有…  相似文献   

7.
高梅娇 《新教师》2022,(3):79-80
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品词析句,就是品味好词,赏析、咀嚼有韵味的句子,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行深入交流.笔者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品评,做到"读思达"一味贯通的重要性.这让语文教学不仅有语文味,还能有效建构与运用语言,让语文教学有了思维训练,有了深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是,对话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显然又暴露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因话题设置不当致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更为直接地说,学生、文本、教师三者能否进行有效的、深入的阅读对话,主要取决于话题建构得是否科学。因而,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阅读话题的科学建构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非常必要。一、阅读话题的建构原则所谓“阅读话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引领学生通过对话解读…  相似文献   

9.
张娜 《中国教师》2014,(3):81-83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这让课程内容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所以,品社课程要想贴近儿童的生活,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品德形成、能力提高的载体,有赖于教师准确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特点,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努力成为一种对话的文本,而不是“独白”的文本。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通过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不仅要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树立这种对话观,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同样也需要树立这样的对话观。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不是一味地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材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依然是重要的资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有必要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许菊 《学苑教育》2020,(8):43-43
初中语文教学,一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本,通过探究教材,深度解读文本,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深刻体验;二要超越教材,教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体会文本内涵,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储备;三要回归教材,让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建构新的模型.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是以文本解读为中心的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以阅读(文本)为前提,通过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来掌握(文本)阅读的教学对话过程.用这一模型指导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牢记这一模型的精髓:语文意识和教学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品德培养更要回归生活。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进行。为此,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做到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自”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对话”型的课堂教学,促进对话的有效性,提升对话的质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染和熏陶,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的价值。“对话”型的课堂模型为: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一、以“外材”为起点去整合教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向儿童的课内外生活开放,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该课程的特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如何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教材,处理教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师是一个挑战,它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的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来深入挖掘教材的魅力与价值,体现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主体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数学学习而言,优化学生主体与教材(文本)的深层对话,是促进课堂建构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与文本对话”,特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教材,构建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训练语言的重要载体。那么,数学教学如何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呢?研读感悟,让对话走向深入所谓“研读感悟”,就是学生主体先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内容,努力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在把握、内化文本原初内在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共同建构起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与超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契机。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而完全忽视了文本作为教材的确定的意义,盲目探究教材文本意义的生成,致使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缺失了“语文状态”,学生也缺乏对文本真正的感同身受,进入不了文本所描绘的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依托文本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本的建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教学环节:明确任务、文本对话、协作会话、概念整合、评价反馈。"基于文本的建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围绕"对话任务"展开学习;强调"文本对话"是建构的基础;注重"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注重过程评价对意义建构的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20.
林小燕 《教师》2014,(19):87-87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要让阅读教学释放出对话的魅力,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实际,创设对话生存的"土壤",让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对话关系,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为对话而变得更精彩。一、链接生活,在感悟中对话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品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