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莉 《传媒》2016,(22):65-67
网络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格局。网络技术发展延伸和扩大了人文关怀的同时,却又张扬了人性恶的一面,网络传播中急功近利、泛娱乐化现象大行其道,而人文精神的传播变得越来越稀缺化、边缘化。笔者认为必须从全社会着手,培育提高公众的人文意识,强化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作用,深刻认识人文精神在网络传播中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生命力,使人文精神在网络传播中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共同把网络空间打造成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传播的新领域。在这一环境下,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以往的政治传播模式,同时也给政治力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力量同样对网络传播进行着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谢琳 《当代传播》2004,(2):83-84
网络传播和数码摄影改变了新闻摄影与传播技术的“生态环境“,新闻教育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在新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现代传播技术的传播,又不能忽略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新闻与传播本质意义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5):52-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随之而来,标新立异的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崛起。本研究选取了一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流行语放置到日常对话情境中,对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话语呈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语境具有自黑式、黑色幽默、熟人式、无厘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青少年网络语言的行动逻辑就像一场语言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他们遵从游戏化表达、默认一致性以及艺术化思维的范式。了解其传播语境及背后逻辑,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 ,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其它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本文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并以此说明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受众和传播者如何利用网络人际传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谷仪 《网络传播》2006,(12):66-67
““网络推手”就是利用网络手段推出新星,这是最快速、最廉价、影响最广泛的推星方式。在这个不断造星的年代,“网络推手”又是如何凭借着特殊的传播逻辑和方式发掘、打造、经营一个又一个网络superstar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新闻传播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是引领新闻传播教育的关键因素.这三大逻辑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之间既有合力,也有张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民主、教育繁荣的背景下,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对它们进行完全切割.这意...  相似文献   

8.
苗笑雨 《东南传播》2011,(10):58-60
人际传播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是传播学重要的问题。研究网络人际传播不单是对现实人际传播理论的解读和套用,更要明晰网络环境自身的特有意义。探讨网络人际传播,不能忽略人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新的变化。对于个体这些新的变化,传播心理学研究视野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的特性不能被看作单纯的技术特性,其真正动因来自人性。没有人性的支撑,网络技术也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1106份抽样问卷调查,从互动传播行为的角度对网络新人类进行细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网络新人类的互动传播行为可分为:社交行为因子、认知行为因子、娱乐行为因子、展示行为因子、原创行为因子.基于五种互动传播行为,本研究将网络新人类细分为:信息人、玩乐人、关系人、舞台人、创新人.其中创新人所占网络新人类人数最少,但其互动传播行为最为活跃,也是未来网络世界的最强推动者与变革者.正处于正规教育阶段的网络新人类,其广泛使用的互动传播行为对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开放互动的网络课堂、团队网上协作作业正在取代传统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传播文化经历了口语形态、文字形态、印刷形态、电子形态以及网络形态五大变迁历程。是人类文化发展需要加速了传播形态不断地自我超越,而在自我超越中传播形态也以其内在技术逻辑,实现着自身的文化变革和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影响。我们对传播形态变迁的认识和评价不能停留在工具理性层面,不能把传播形态变迁史仅仅视为传播技术发展编年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品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已成为继传统方式后的一种重要的作品传播手段.网络出版技术和传播方式给出版单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如何解决传统出版业对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就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蓬勃发展,世界进入了以“传播工具的革命”为特征的网络传播媒体时期。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职业网络新闻传播者应运而生,对网络及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传播技术掌握程度,成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合格的标志。而且,从新闻实务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因新的传播技术的影响带来新闻传播实务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的变革,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的这种变革的表现尤为显著。在网络这一巨大得让人无法想像的虚拟空间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超文本性、多媒体性(聚成性)、交互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网络传播对于催生小明星的作用,探讨了网络传播对于小明星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络小明星现象提出了一些看法。1.引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用双刃剑来形容信息技术虽然老套,但却是最贴切的。在网络技术大规模普及之  相似文献   

14.
张金海 《传媒》2011,(10):75
在数字技术逻辑下,媒介融合几乎是无法改变的趋势。我们明显感受到,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大众对媒体的信息依赖、娱乐依赖和社会交往依赖,正迅速从传统媒体转向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在此种状况下,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选择以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流形态.目前,从《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广大读者对网络传播的认可可以预见,网络传播将越来越受重视,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学术期刊出版人应该具有这种敏感性和前瞻性,未雨绸缪,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WebX.0时代的传媒运营新法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 WebX.0的技术逻辑及传媒行动空间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是不断带给人新视界、新概念和新思维的一泓活水.十多年前,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网络还是一个概念而已,但今天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接近全国人口的1/5;四年前,美国欧雷利媒体公司(O'Reilly Media Inc.)负责在线出版及研究的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随口将互联网上新出现的一些动向用Web2.0来定义,从此,Web2.0这一概念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开来.不仅如此,与此相伴随的是博客、播客、维客……的大规模涌现和极其活跃的力量显示.  相似文献   

17.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提于网络传播效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晓蕤 《东南传播》2011,(11):61-63
互联网发展的“无组织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给网络传播规律的挖掘及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www,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尺度”等特性以及“六度分隔”、“马太效应”等理论和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在传播途径、传播策略和传...  相似文献   

18.
俞超 《当代传播》2011,(1):35-36,39
本文从网络传播技术的文化分析入手,指出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解构-建构"文化身份的技术暴力倾向:网络传播的解构性,不仅表现在对个人传播身份的匿名和消解,还表现在对传统大众传媒"理性"信息传播的反拨、修正和建议,以及其具有多元化、集合性信息合力的议程设置.由网络技术衍伸的传播文化进而导致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使社会文化在多...  相似文献   

19.
赵建超 《青年记者》2020,(11):18-19
作为依托互联网媒介展开的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活动,网络传播实现了人类传播范式变革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社会性困境.对网络传播的社会性困境作出系统的反思,成为时代与现实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深、最广的新型传播系统和联系纽带。网络传播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交往方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网络传播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只要以理性和现实的眼光看待网络,扬长避短,合理使用,网络定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