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就产业及教育产业的界定、高等教育的职能、“教育产业化”的误区以教育产业化的本质等进行了较为较为深刻的探讨,对于教育产品与工业产品本质的不同进行了祥尽的比较,并提出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教育是产业”命题基本意义规定下的改革。本在对“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诸命题、概念进行辨析并赋予确当的内涵的基础上,得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状态、趋势和过程的结论,并从实践的维度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作了阶段性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和商品化划等号,它并不排斥教育的公益性,它是产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因此,它仍具有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教育的发展总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办学的具体目标和宗旨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产业化与教育最终目标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品性质从“公共物品”向“准公共物品”、“准私人物品”的转变,高等教育服务与消费的功能日益突显出来。高等教育服务与消费已对教育质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实现这一要求的过程必将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分析高等教育服务与消费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以此为基础来探讨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高等教育“非营利性”的产业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宇  熊威 《教育探索》2004,(2):48-49
中国高等教育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中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改革是实现其“非营利性”目标的内在要求,其产业化趋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教育产品,满足公众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长期的垄断型非效益运营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相比,不是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而是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别,它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却是一个层次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师资水平必须是“双师型”:理论、实践缺一不可。这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特色。我们培养“双师型”教师是经过“理论进修”和“实践进修”两条渠道进行的。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使教师达到“双师”的水平的正确道路,既有效,又可行。  相似文献   

7.
黄蔚 《当代教育论坛》2005,(4S):113-114
当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等专家还在探讨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权衡其利弊的时候,美术高等教育则早已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定“产业化”规模,走在其所谓学科改革的前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产业化”并不一定是以赢利为目的,但美术高等教育中表现出的“趋利”行为,却毫无疑问地已经“产业化”,且还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办教育肯定是以“树人”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及各种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高等教育产业化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及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学生不是商品,只有在教育指导下劳动,才能进行劳动生产,只有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才能产生商品,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促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教育产业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教育是产业”命题基本意义规定下的改革。本文在对“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诸命题、概念进行辨析并赋予确当的内涵的基础上 ,得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状态、趋势和过程的结论 ,并从实践的维度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作了阶段性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正确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一开始就走上了歧路。高校扩招,降低了入学水准,高额学费超过了一些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办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澳大利亚实施教育产业化的成功之处在于大量吸纳外国留学生。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充分发挥尖端科学技术群体的优势,“教育产业化”的巨大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充分地认识高等教育具有事业性和产业性融于一体的双重性质。正确地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促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不应也不能“产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产业化”的论点,在近一个时期被炒得很热,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甚至将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如果不加以廓清,可能造成误导,应当引起我们、特别是决策层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能否“产业化”,之所以引起教育决策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注意,主要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即人民不断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与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能力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人们很容易联想起过去几年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实践。我们国家依靠市场这一杠杆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计…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公共产品性质,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为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我国现实的国情和国力也决定了现阶段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十一五”规划期间,划分教育投资主体的不同层次和类别,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投资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已有时日。由于我国存在教育财政困难,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等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可作为一种产业,教育活动可看作一种经济行为,经济规律可以直接地应用于教育,以“教育产业化”将教育完全推向市场,促进教育快速发展。这种提法是否合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和经济的关系又如何,需要认真考虑和探讨。一、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思考何为“产业”?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企业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生产过程产出产品,通过销售获得利润,通过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大学毕业生这种高等教育的特殊“产品”已成为人才市场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是比较规范、成形、完善的市场。普通高师院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遵循市场规律,在产品策略、目标市场开发与行业竞  相似文献   

15.
本又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劳动力学说、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产业理论为教育产业化的三大理论基础,对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特点、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论是:“教育是知识产业”,进而提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四种实现形式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教育产业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的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育理论界以及经济学界有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改革与发展理论,一时间,关于教育能否产业化的争论在教育理论界和经济学界迅速展开,有人力主教育产业化,有人疾呼教育不能产业化。究竟教育能否产业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就教育是不是产业、为什么教育不能产业化又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等问题作一探讨。教育是不是产业?产业经济学将产业分为三大层次:…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新取向--一种整合的教育目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国际教育文献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作出了区分,三者分别表征教育领域中目标问题的不同层次:“教育目的”(educationalaims)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educationalgoals)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幼儿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分别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curricularobjectivesandinstructionalobjectives)则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高等教育成本的特殊性辨析教育不能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因此,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不现实的。文章从高等教育成本的特性分析入手.对教育不能产业化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不同性质的理论,不仅构成了对实践的性质的不同解释,而且它们还包含了关于理论的实线目的的一些不同观点。所以,我们首先要探讨教育理论的性质。在教育中,“理论”一词的含义基本上可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中一般是以一个理智的或自我反思的过...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层次教育的产品性质不同,我国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存在本质意义上的二元结构。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对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义务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当以政府供给和政府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应当是政府间接供给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