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术很早就进入了学校体育教育中,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武术的开展近些年来困难重重,师资匮乏,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武术敬而远之,为改变学校武术开展现状,文章提出了全新的武术开展模式,即文化模式、健身模式、奥运模式,以此来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需要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在武术中的运用对武术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能够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武术教学辅导并调动起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和促进武术教学中是对传统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发展与革新,是对学校武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试论开展融合奥林匹克精神的学校武术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学校武术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武术自近代被选择和重组走进学校,教育成为近现代武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前的竞技化教学缺乏课程意识,忽略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的症结所在,学校武术教育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认识其文化行为,提高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作为推广和发展武术的重要教育基地的学校,出现了学生不了解武术,不喜欢武术,大学生被迫选武术课等较为严重的武术教育背离现象。为了揭示武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学校武术课教学质量,促进武术健康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东北地区47所中小学和16所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教师和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武术认识的不一致,教育机制的省缺,教学因素的失衡以及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开展经验研究是推进教育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手段。寻绎隶属事后解释的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经验,进而观照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取向是在教育比较中促进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史鉴路径。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民国与当代的学校武术教育在思想层面的发生与存在的价值逻辑,并对实践层面的师资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法改进上进行了宏观梳理与检视。研究发现,2个时段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逻辑一脉相承,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师资构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发展取向上有着对民国经验的回归与模仿。整体上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累积的经验遗产依然是历经政治干预与社会变迁影响而寻求突破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借鉴的历史宝藏。在透视民国经验生命力持久的社会文化基础上,认为相对于当代武术教育而言,民国经验的宝贵更多在于对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境遇及存在问题进行解析,进一步阐述中国武术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提出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学校武术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研究提出:通过"练打结合",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的本真目标;"德艺兼修",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术道融合",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精益求精的更高目标。旨在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发展武术运动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武术运动有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海外有了较高的声誉,中华武术已逐渐走向世界。面对形势,喜人而逼人,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学校宣传武术的作用,讲述武术的知识,广泛开展武术运动,势在必行。李铁映同志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对民族传统体育要开口子,中华武术要普及到大、中、小学中去……”。小学是培养武术人材的基地,是开展武术  相似文献   

9.
浅析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的价值是体育自身能否以自己的有用性来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对于武术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认知取决于人们对武术教育价值的理解、认识和追求。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地位,对于探索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学校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要求,探讨、分析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功用价值、地位,分析武术发展的趋势和形势,以加深对武术运动的理解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的特点,段位武术的特点,段位武术在学校中开展状况及开展方法,开展段位武术的意义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在学校中开展段位武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把学校武术和段位武术真正结合起来才会有武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几个方面分析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认为高校武术教学是传统武术继承、发展、普及的一块重要阵地,开展传统武术是可行的,理应加强对传统武术在高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是中华武术之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体育院校民传专业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教育、传承基地,在传统武术的教学、科研、训练三方面都应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和分析当前传统武术在高等体育院校民传专业的教、科、训具体现状,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传统武术在高等体育院校民传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开发武术培训师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校武术培训师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校武术培训师严重缺乏,这也是武术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发高校武术培训师是推进武术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核心所在。通过培训组织的内部开发与外部聘请的方式对高校武术培训师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对建设高校武术培训师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革.文章以"有效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教学理念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其方针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传统文化精华,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是人们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场所,也是武术传播与继承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开展好武术事业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培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术,在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健身意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学习武术的行列,武术双语教学对于今后武术走向世界,增强武术运动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提高中国体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增进国际间交流和世界人民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了解高校开展武术双语教学的优劣势分析,总结开展武术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促进武术在高校之间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术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门重要科目,文章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较全面了解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对目前山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的现状进行探讨,通过这些工作,提出了改进目前现状的方法及思路,为进一步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它能够极大地促进我们身体协调、力量、柔韧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所以在高校对青少年开展武术方面的教学就显得极其必要。而反观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开展的现状却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研究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素质和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在湖北省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调研,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来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竞技武术在我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方向的201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改善该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为推动该专业方向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