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浸式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强化学生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及提升阅读课程效率的作用,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授课以及拓展阅读教育资源等方法。教学中发现阅读环境对教学效果或质量产生的影响较大,提倡教师将重点放在阅读环境创设方面,为学生打造生态化的沉浸式阅读氛围,有效地推动阅读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2.
沉浸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沉浸于一片文章中,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水平和效率。沉浸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认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沉浸式教学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具有一致性的,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引入沉浸式教学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教学情境设计与活动设计的整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获得最佳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3.
曹秀玲 《甘肃教育》2020,(6):145-145
有效开展群文阅读,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的速度,丰富阅读体验,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境界,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阅读魅力的过程,能让学生因为阅读而有自信、有内涵、有梦想。  相似文献   

4.
周荣华 《教学月刊》2023,(Z2):85-89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沉浸式学习指将历史学科的特质融入沉浸式学习之中,追求以激发“天性”达成学生对学习的全情投入,具有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等特征。它对于解决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缺乏体验性、忽视自主性、漠视生成性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设计项目化学习方案、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建构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用诗意的教学,培养学生品味阅读的能力,实现陶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诗意教学,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途径1.在情境中阅读,激发热情在阅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品,调动情感通过作品与作者发生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情感的交流,这样学生会获得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会。课堂中,设计诗  相似文献   

6.
教材感悟《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文章文质兼美,简约洗练,诗一般的语言极富启发性。对这样的文章,在教学时要注意从整体入手,从意趣入手,切忌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也不宜用教师的理解去束缚儿童的体悟;或许朦胧些,对学生更有帮助。让文章的阅读意义伴随儿童一齐成长,让诗意在诗意的课堂上生成、涌动和回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该设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学流程一、课前实践———体验让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当中推行沉浸式学习方式,能够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沉浸式地朗诵文章,沉浸式地赏析文章和沉浸式地"随性"表述,完成沉浸式阅读,进而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黄峻梅 《学周刊C版》2023,(14):103-105
沉浸式阅读教学逐渐被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所采用,而且在语文教学之中展现出不错的效果,如何构建沉浸式阅读课堂成为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应用价值出发,分析了沉浸式阅读教学应用后语文阅读课堂内发生的改变,并且针对如何开展沉浸式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在童话阅读中尽情体验,这应该成为童话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童话教学设计和发动时,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展开考量,指导学生诵读体验、演绎体验、鉴赏体验,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并在不断的感知体验中实现认知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理念透过对话和讨论,经由教师的点拨,让孩子回味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激情,同时带动了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整理自己的想法。有文学欣赏.有价值判断.更有感情生命的体验。让阅读充满趣味与惊喜。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方面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情感维度,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场景的设计不能让学生有情感参与。运用沉浸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增强亲身体验的效果,教学内容要以情感维度为导向,以主题选择为形式,教学方法选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情感话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情感内涵,同时,要建立虚拟情感体验基地和地方音乐文化一站式采风基地,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营建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以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从引入趣味绘本、创设生活情境、注重角色体验三个角度入手,构建整体的、连续的、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英语。  相似文献   

14.
沉浸式语言教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作为一种高效的语言教学手段在欧美地区备受推崇。沉浸是指一种高度投入的状态,是一个用身心来体验情感或事物的过程,将沉浸理论与散文教学相结合就是指,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将身心浸润于文字中,完全投入到散文营造的情感氛围和故事情节中,通过情感体验来获取散文传递的信息。运用沉浸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散文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都沉浸于辞藻构成的缤纷世界中。在沉浸式散文阅读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以任务群的形式展开学习能让学生的红色经典阅读更有深度和效度。红色经典阅读任务群要有基于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获得自主构建的任务达成,体现有效学习的任务反馈。  相似文献   

16.
对沉浸式教学进行总的概括,重点阐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沉浸式教学的策略,包括浸入文章,寻找共鸣;冥想思考,全情投入;激发想象,感知文字;情境再现,加深融入;借助设备,增强体验等方面。旨在通过对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实践应用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策略,完善阅读课堂结构,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名著学习文本,教师在设计名著导读时,需要充分结合多种制约因素,为学生提供梯度性设计,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教师精选名著内容、分层导读设计、补偿基础认知、展开导读反思,都可以体现梯度阅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深度滋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在开展沉浸式英语课外阅读方面,结合课题组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探寻沉浸式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质、降低阅读难度、实现深度阅读等方面梳理了策略并提供了实例,以便为一线教师有效开展沉浸式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期待。学生能自主获取一些知识感悟,在实践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切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感悟更真实,情感上受到教育的同时,更能得到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构建有生机的绿色生态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自主体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文本;设置个性化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