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新疆各族群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文化、快餐流行文化正严重冲击着各民族传统文化,有些已经面临即将消亡的境地,因此以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化方式传承、弘扬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2.
文化润疆工程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馆藏优势,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润疆工程实施平台发挥文化普及和引导作用,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新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积极为新疆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文章简述了文化润疆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在文化润疆工程实施中的优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胡珊  王静 《新闻窗》2012,(4):135-135
地方广电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流媒体,具有传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特别是在传承弘扬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本文仅就地方广电的优势谈谈其在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并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包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为坚定性的文化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世代传承和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因。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高校图书馆自身就有义不容辞的重要作用:除了需要将非遗继续传承下去,还应尽力保障其独有的生命活力,继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振兴民族精神,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付潇 《黑龙江档案》2013,(4):102-102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既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最宝贵最直接的记忆资源,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又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其本身即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从档案工作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楚桥  张燕 《今传媒》2016,(2):146-1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复州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复州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毛红芳 《中国出版》2023,(S1):132-137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情感,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古老且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近年来国家高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非遗技艺便属其中之一,同时它也是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部分,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在认识、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周勇 《兰台内外》2024,(4):40-4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化保护与传承,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梅州、河源作为客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充分发挥档案在客家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客家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深化客家非遗文化研究和传播推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海 《新闻世界》2013,(6):62-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电视媒体因其固有的影像记录手段,对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实际,探讨电视媒体通过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积累珍贵的影像资料,深层关注并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凝聚力量的源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书籍、文物等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精神的传承,比如戏曲、传统手工艺表演等。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消亡的危险,西方各种文化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文化资源的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而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分析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等方面探讨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它的消亡也就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和经营则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在历史发展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哈尔滨市正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传承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等原因,导致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许多技艺后继无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刻不容缓。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哈尔滨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推进“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传播先进文化职责的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明确图书馆的保护职能,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监督管理,科学、客观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公众认知度不高、传承人青黄不接、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助推文化强国,媒体要站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推进中医药非遗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立体化传播,助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湖北档案》2010,(1):38-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显得较为迫切和重要。本文试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工协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和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思考,以求有益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文茹  秦茂盛 《中国出版》2023,(18):25-29
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出版业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本文从出版业与文化传承、信息技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角度,借助机器学习的方法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将西安鼓乐俗字谱古曲谱集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人工智能对俗字谱的复原与传承,为探索非遗乐种的创新性传承,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