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认为,在中国存在达26年之久的人民公社制度,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物,它违背了按劳分配规律,损害了劳动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推动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搞好这项改革,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农村分配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  相似文献   

3.
实行农科教结合。是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奔小康建新村进程的必由之路。在实行农科教结合中,教育借助科技力量提高了服务能力,科技以教育为载体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不违背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愿望,又克服了小农经济零散经营的弱点,从而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获得了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因而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伟大创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过早过快地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权,越阶段地实行了土地公有公营,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左倾冒进;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农地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在新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脱离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现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为我国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曾经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整个社会经济已经今非昔比,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已经对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方面形成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实行适当的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农...  相似文献   

7.
索磊  祗新生  暴侠 《教育探索》2003,24(10):50-52
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社会生产力未能提供教育发展所需的充分的物资基础和农村教育未能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症结在于由城乡差异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正确方针,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反复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并进一步指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可见,进一步深伤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何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第一步改革,获得了推动农业快速增长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而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必须深入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教育培育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劳动大军,依靠科技进步,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农科教统筹协调,即农业、科技、教育三个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是落后的现念与农村经济制度,包括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的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就需要一系列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但是,过于频繁、急促地变更生产关系,变更经济体制,使其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革过频过急,尤其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太急、太快、工作过于粗糙和人民公社化的“穷过渡”,对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角度分析了上述现象,阐述了变革农村经济体制要慎重,以及新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一旦建立起来便应以稳定、健全它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大都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因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有些改革忽视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贯彻中盲目求快 ,因而出现了严重失误 ,给农村经济建设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历史表明 :凡尊重客观规律 ,符合生产力发展实际 ,生产关系的变革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 ,全国拥有 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仍然实行封…  相似文献   

14.
倪杰孔 《考试》2008,(Z2):79-8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先后实行过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其中有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的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进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但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外,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远距离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李萍萍,张丽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保证政治、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最基本因素,要实现国富民强,就一定要改变农村的面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部分,因此,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富民的改革开放之路,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朴实而睿智的话语,引领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于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指明了中国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政策,如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农业采取轻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们更加强调发展农业必须尊重价值规律,放开了农产品价格,调整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8.
蔡丹 《唐山学院学报》2010,(2):16-17,19
赫鲁晓夫以"下放权力"和"物质刺激"为思路的农业改革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河,而我国农业改革在充分吸取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经验教训基础上,从一开始就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从而造成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并且与赫鲁晓夫缺乏农业商品经济观念,仅在扩权和物质刺激这些浅层次上改革相比,我国的改革则在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同时逐步放开各类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而真正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改革源自打破农业合作化后长期实行的“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而这个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重温这个过程,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行“科教兴农”是发展商品农业、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要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这一“转轨”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把农村成人教育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