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争而善胜     
老子讲究“不争”,但他不是让你在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了解、运用、掌握这道道,从而正如他说的“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相似文献   

2.
杨洁 《兰台世界》2007,(3S):67-68
道教化的核心是“道”。老子认为“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盛衰变化的总规律。这可以《道德经》的开篇加以证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清静经》指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故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细粒,无不有“道”的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宇驰 《大观周刊》2012,(24):166-166
在《道德经》中,有多处谈及“道”,但本文作为一篇论文的篇幅,不可能对所有谈及道的地方逐一讨论,只能选取两处有代表性的文本研究。本文重点在于指出“道”与“人”在《道德经》里的密切关系,“道”是人行,“人”是“道”成。不应该把《道德经》之“道”理解为脱离一切的形而上之“道”。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0,(32):49-49
先哲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应该说,古人对生活和生命之“道”的诘问及探究远胜于当天的我们。在没有那么多物质诱惑及物质享受的远古时期,人们有机会用更多的时间“向内”看看自己,从而更准确的发现和把握生活及生命的纯美和本真。  相似文献   

5.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章,盗贼多有。“(《道德经》第57章)此话实在发人深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吕欢 《新闻窗》2012,(4):69-70
和谐,“和睦对称”、“和睦协调”之意。我国古代“和谐”最早为音乐的概念,表音律和谐,《晋书·挚虞传》有“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的记载。古代社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尊崇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温普玲 《兰台世界》2007,(7X):67-68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苏鹏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7,(5S):69-70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个影响极大的思想:一是表现为阴阳五行说的辩证法思想;二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在人与人关系中的中和思想。 本文主要是对“天人相应”之说作一点阐释与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有双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事实上也就是指天帝、上帝。另一种含义是无意志的、非人格化的,事实上是指大自然。在“天人相应”的观念中,“天”的含义主要是用后一种。 《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就是说天地生成万物,而人(男女)则是万物之一;人与万物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 又《周易·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这  相似文献   

10.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1.
熊良山,如果不是传媒大加报道,我还真不知道他是谁。1996年以来,这位机械专业出身、对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工科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老子《道德经》的选修课。8年来,他的课程和教科书《道德经浅释》连续获得各种荣誉: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校“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立项教材、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熊本人荣任学校“道德经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2.
韩非说老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法家与老学似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陆放翁书话     
老子《道德》古文右汉严君平著《道德经指归》古文。此经自唐开元以来,独传明皇帝所解,故诸家尽废。今世惟此本及贞观中太史令傅奕所校者尚传,而学者亦罕见也。予求之逾二十年,乃尽得之。玉笈藏道书二千卷,以此为首。(八十二字)汉朝人严君平所著《道德经指归》,经文乃是古本。唐朝开元年间以来,这部经通行唐明皇钦定本,别的本子逐渐消失,只有严氏此本和傅奕校本还存在,研究者也很难见到了。我二十年来不断访求,才将这两种《道德经》搜集到。现藏道家经籍二千卷中,当以此为第一。陆放翁《渭南文集》有“跋”六卷,多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抨击以往的欧洲哲学,将老子哲学思想视为源头活水;美国学者预言,老子的《道德经》将成为“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可见,老子哲学思想仍具有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并加以继承。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可确证于史料的图籍管理者——所谓“守藏室之吏”——老子,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6篇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23例,体现了儒家“有为而治”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差异和融合.综观曾子对《五经》和《道德经》的读以致用,可以断言,是“六经博士”支撑了曾子文章.  相似文献   

16.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和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好的人像水那样,水帮助万物而不与它们争利;水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水,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样,需要平衡.当它处于非平衡的状态时,社会就会出现问题.自然也可以成为人、媒介与社会的和谐之境,成为媒介生态平衡的和谐之境. 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跟老子学传播》是此方面的一本重要著作.谢清果先生在《跟老子学传播》一书中充分解析老子的传播观念,认为"传播者应当尊道贵德,传播策略应该灵活变换,传播效果最好无为而至".  相似文献   

18.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9.
王欣 《档案管理》2023,(3):75-82
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是文化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构成要素,属人文领域。“道”“法”“术”“器”“势”,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经》的精髓。运用这一经典方法论,尝试从“道”“法”“术”“器”“势”五个层面,探讨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成源之“道”——特有性,协同开发可行之“基”——法定性,充分利用必备之“术”——数字化,众筹共享趁手之“器”——平台化,有效服务应顺之“势”——融合性,或是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协同开发与数字人文服务模式的优解之一。  相似文献   

20.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