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静液挤压过程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形成的条件,推导静液挤压过程工件与模具表面间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Reynolds方程和塑性加工润滑理论推导了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临界速度计算公式和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并对上述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由临界速度计算公式所计算出的理论数值和实验所测数值基本吻合,该临界速度计算公式可作为静液挤压过程中是否形成流体动力润滑判据;润滑油膜厚度的变化往往对工模具表面问的摩擦系数、挤压过程的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工况条件通过合理调整工模具各参数的数值以使得油膜厚度值达到一个理想的数值,从而对静波挤压过程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推导了控制二层广义牛顿流体流动稳定性的基本方程,研究了广义牛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面流动的稳定性,得到了在长波情况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定常流动速度v(y)和平板斜率β的函数。  相似文献   

3.
智能车辆在弯道下轨迹跟踪精确性与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低附着路面上容易发生失稳及侧滑。建立车辆三由度动力学模型和准线性轮胎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得出理想的转向角作为车辆输入,通过道路曲率及道路附着系数获取期望车速,并使用PID算法跟踪车辆速度。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进行联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在低附路面、变车速的工况下跟踪期望路径,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超流关键的物理量就是临界速度,MIT(麻省理工学院)实验组用激光来同扫描凝聚体的方法测出BEC超流体的临界速度,但是与理论值相比小得多.考虑到非凝聚态粒子的影响,发现MIT组测得的实验值并不是临界速度,而是玻色气体获得能量的最小速度,实际临界速度比测得的速度要大.通过修正玻色气体获得能量的速率公式从而得出临界速度与实验测量数据的关系,并发现修正后的临界速度的实验值符合理论值.  相似文献   

5.
圆周运动中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的分析是圆周运动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其主要有临界速度、临界受力、临界约束等.下面对此作简单的阐述,供同学们参考一、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速度问题变速圆周运动中的某些特殊位置上,常存在着最小(或最大)的速度,小于(或大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不能再继续作圆周运动了,这个速度常称为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6.
超速行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判断事故发生时车辆的速度是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二种测算事故发生时车辆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界速度”就是指物体运动“刚好出现”或“刚好不出现”某种现象时的速度.求临界速度是处理临界问题的关键,其基本思惟方法是假设推理法.本文将圆周运动物体的几种临界速度的求解作一归纳. 一、线端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刚  相似文献   

8.
在圆周运动中,经常遇到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问题。小球能维持圆周运动的条件是能过最高点。而这里的最高点不一定是几何最高点,而应是物理最高点。几何最高点是图形中所画圆的最上端,是符合人眼视觉习惯的最高点。而物理最高点是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小(称为临界速度)的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静液挤压过程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形成的条件,推导静液挤压过程工件与模具表面间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Reynolds 方程和塑性加工润滑理论推导了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临界速度计算公式和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并对上述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由临界速度计算公式所计算出的理论数值和实验所测数值基本吻合,该临界速度计算公式可作为静液挤压过程中是否形成流体动力润滑判据;润滑油膜厚度的变化往往对工模具表面间的摩擦系数、挤压过程的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润滑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工况条件通过合理调整工模具各参数的数值以使得油膜厚度值达到一个理想的数值,从而对静液挤压过程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杆件的临界力(临界应力)。可以从下列两方面考虑:一、适当降低压杆柔度二、合理选用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速度进行了讨论,并对没有支撑物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有支撑物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特殊条件下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分别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快速路入口交织区的经验通行能力模型,首先利用Erlang分布来定义车辆车头时距分布,然后采用间隙接受理论模型推导入口交织区基本通行能力模型.由于并非所有主路车流车头时距都能被匝道车辆充分利用,因此建立了修正的通行能力模型,模型考虑了车头时距被利用的概率.然后,建立了通行能力折减系数(ξ)模型.结合修正的通行能力模型和折减系数模型建立了包括主线流量、临界间隙和鼻端到汇合点距离等参数的入口匝道经验通行能力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所建立的经验模型考虑了交织区几何条件且简单易用,交织区通行能力和主路流量、临界间隙、鼻端到汇合点距离及主线和匝道的设计速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辆速度检测方法 ,通过对图像中提取的车辆和场景信息分析来有效地检测车辆速度 ,只需要 2台CCDTV摄像机可完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上车辆的速度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 :车辆速度检测的正确率达 92 % ,并具有满意的实时特性  相似文献   

14.
超速行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判断事故发生时车辆的速度是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二种测算事故发生时车辆速度的方法. 1 根据刹车痕测算车辆速度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若在事故发生时采取了相应的制动措施,就可以根据路面遗留下的刹车痕迹估算出车辆行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了一类基于家庭检测和追踪的最小流行病模型的奇异流形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给出了奇异流形存在性和稳定性的充要条件,讨论了在奇异流形附近发生的非参数跨临界分岔,同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基本再生数大于或小于1时流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脱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运用等效原理将椭圆形车辆荷载转化为等效的方形荷载,分析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板底易脱空的位置,及脱空尺寸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应力与竖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板底脱空不可避免,脱空一般位于纵缝边缘与板角位置.脱空尺寸对板的横向最大拉应力和最大竖向位移影响显著,板角为车辆荷载作用下脱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分析结果为脱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是变速圆周运动,对这类问题现行教材和高考只要求讨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注意绳约束和杆约束的区别,弄清不同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是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笔就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确定的突发事件危险区域与疏散需求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仿真与路网优化的疏散区域确定方法.该方法包含3个模块:运用车道反向设置与消除交叉口冲突综合策略,对疏散区域内的路网进行优化;应用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动态疏散仿真模型,对待疏散车辆在疏散区域内路网上的动态运行状况进行模拟,获取临界交叉口车辆到达的估计值和待疏散车辆离开危险区域的时间,并对当前疏散区域范围的设置进行反馈;基于疏散车辆到达临界交叉口的状况,计算临界交叉口延误,并将其作为该交叉口是否仍旧为下一次迭代的临界交叉口的判定值.通过迭代,疏散区域范围逐渐扩大,最终确定合理的疏散区域与区域内的路网优化方案.应用上述模型与迭代算法,基于南京奥体中心周边停车设施、道路网络分布与道路基础设施现状调查,获取疏散状况下的疏散区域与路网重构方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绳(外轨道)模型是运动质点在一轻绳的作用下绕中心点做变速圆周运动.由于绳子只能提供拉力而不能提供支持力,质点在最高点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合力的最小值是物体的重力,所以存在临界问题,临界条件为质点在最高点的向心力全部由质点的重力来提供,因此,质点通过最高点有最小速度,叫临界速度.质点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公交线路车辆调度提供重要参数及给公交运营管理和居民公交出行提供决策依据,应用车辆自动定位系统数据对公共交通运行时间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基于对公共交通运行时间的统计分析,提出变异系数、分布宽度、运行速度、堵率、规划时间、预留时间等 6 个指标,构建了公共交通运行时间可靠性评价分析框架. 苏州市某公交线路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简单直观,能有效反映该线路公交车辆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且公共交通运行时间可靠性具有随不同时段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