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语言客观地承载着两种信息形态,即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文学语言所负荷的审美信息表现为一种多层复合体。有的贴近语义信息,可称为表层审美信息;有的隐匿在语义信息或表层审美信息中,可称为深层审美信息;有的飘浮或笼罩在文学语言外围,可称为外层审美信息。文章对每一层审美信息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力”本身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一种能量,在艺术审美上则是“韵”、“律”、“动”、“气”等根本源流,也是创造审美的先决条件,本人通过中国传统审美理论,解析“力”的审美渊源,“力”审美意蕴和“力”的信息的构成及表现等几个层面入手,对现代艺术设计中“力”的信息进行集中探究。  相似文献   

3.
信息论美学的倡导者法国的亚伯拉罕·A·莫尔斯认为,语文信息不仅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这两种,还有第三种审美信息。信息论美学把“艺术表现的任何形式都视为一种信息”,即美也是一种信息。小学语文所选的文章都是美文。我们分析这些文章也应同通讯一样,要计量出由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的信息的新颖、独创、有效的量。实验心理学家已证明,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单位中,接受者只能理解作品的一个有限的量。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个教学的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时要认真筛选具有新颖的、能够让学生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各类新闻报道中,现场短新闻以实景、实声、实情再现生动的、有意义的生活画面,使受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它能产生如此效果,就是由它内在的审美价值所致。因此,研究现场短新闻的审美价值,对深刻理解现场短新闻的本质特性,对进行现场短新闻的新闻美的创造,对充分发展这一报道方式,使其在现代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都将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综合现场短新闻的基本属性,笔者根据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试提出如下界定: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客观地承载着两种信息形态,即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文学语言所负荷的审美信息表现为一种多层复合体。有的贴近语义信息,可称为表层审美信息;有的隐匿在语义信息或表层审美信息中,可称为深层审美信息。本文对每一层审美信息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进行了粗浅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从新闻人应具有的审美能力和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审美表达水平两个方面,探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审美构造问题。作为新闻人应具有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力求用美指导新闻产品的制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中提纯出有感染力的新闻精品与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数字新闻的崛起,近些年对新闻美学的探讨又重新升温。着眼于建立情感连接和增进用户体验的目标,数字新闻的美学实践形成了可视化、沉浸化、游戏化三种主导性逻辑。三者分别强调着数据导向的深度视觉化法则、情感导向的“非虚构”体验形式、关系导向的介入式审美机制,从中提取出的演化趋势在于:作为审美对象的数字新闻,致力于塑造一种具有深度视觉性、泛在体验性和全面介入性的信息生态;伴随数字新闻实践凝聚更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一系列关乎形式、连接与体验的行业标准与伦理法则也会不断成型,进而对推进数字新闻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闻不仅要传递新闻信息,而且还应带给读者快乐。国外幽默新闻写作使新闻富有了幽默美感,给人以娱乐和享受。幽默新闻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内涵,其幽默美感的表现和传播取决于记者的写作态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新闻幽默延伸和深化着新闻的主题.提高和升华着新闻的价值,也拓展和创新着新闻写作方法技巧的理论领域,富有极强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语言的审美选择,就是新闻作者在新闻写作中,从审美意图出发,选择语言表达实体,并运用审美框架我新闻语言系统。新闻语言的审美选择包括三个方面:新闻作品词语的审美选择,新闻作品句式的审美选择,新闻作品语篇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和声音二维通道传播信息,观众收看电视新闻是实现认知同构的审美过程。电视新闻的信息用字记录,通过播音员用口语播送出去,最终诉诸受众的听觉,电视新闻语体是书面语体的口语表现形式,必须具备翔实美、规整美、音韵美等审美特征,作紧密联系新闻实践,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这一命题加以论述。论涉猎符号学、信息论、传播学、语体学等多学科。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境与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是承载信息的关系场,文学语境是负载审美信息的关系场,是一种审美语境。语言生成文学语境,文学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形成;文学语境是文学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文学语言实质是一种文学语境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审美观察,是在审美知觉、审美统觉的感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明确性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对于形成审美表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学家的观察之所以是审美的,就是因为他们带着具象的眼光,把生活中的人、物、事、情等表现为审美表象。审美观察是人在创造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品格。一、审美观察是获得审美知觉信息、形成审美判断力的重要条件审美观察是一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审美知觉知识,审美知觉的理解性可以构成人的审美观察的判断力。但审美知觉要求美的事物必须直接呈现于审美主体的面前。只要审美知觉变成了审美表…  相似文献   

13.
张璐 《华章》2013,(16)
美术编辑是根据人类视觉接受信息的规律,结合审美需求,以美术的方式选择、组织、重构、传播并呈现于视觉的工作过程。相对于文字编辑使用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美术编辑是以视觉形式为表现手段,可以说美术是新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翻译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中介将审美客体转换为另一种审美客体的一种审美过程”。文辞优美的文学译著是人们获得审美享受,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学创作是作者将内心的审美体验溶铸于文学语言的过程,所以文学翻译肩负着既要传达原文的思想信息,又要体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和作者审美追求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张忠华 《学语文》2009,(4):40-41
审美,是一种发现,一种探索,在审美基础上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转化,一种再创造。也就是把生活原型转化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这种转化不是机械的加工,而是艺术家的能动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家有一个艺术视点,即一个省视生活审美转化的立足点。一个作家不能说他只是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不去表现什么,抒发什么,寄托什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不断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手段以及方式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生活不在闭塞,获取信息的心理也就特别迫切,而新闻评论是一个获得信息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由于人们通常把新闻评论定义成一张报纸综合报力的最好标志,因为它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提出看法的一种工具,也是最具有舆论影响力的.但是新闻评论编辑越来越被重视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实务的反思,也就是如何调整和克服渐渐产生的疲乏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它必然要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人们政治、历史、文化、价值、审美等观念的不同,用语因此也有很大差异。中英新闻中,尤其是新闻评论中.政论占有绝大部分,且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在新闻翻译中,尤其要谨慎处理反映意识形态的有关言论。本文将探讨在新闻翻译中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因素,在信息输出过程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的政治舆论,同时在信息输入中,作适当的改编,使之符合我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会议是一座新闻富矿,新闻信息多、新闻线索多、新闻故事多、新闻人物多,只要善找善挖,就可以挖出众多新闻精品。做好会议报道,可以从会议名言流行化、会议新闻凸显化、会议精神解读化、会议细节放大化、会议信息新闻化、会议观点典型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后,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广泛化,互联网建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网络媒介对新闻传播的涉及,大大加快了新闻和知识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中时间,地域,国别,载体等因素的制约,使全球范围内的新闻和知识信息传播转移成为一种新态势,一种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播音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审美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其中,对播音中审美意象的把握尤为重要.审美意象是蕴藏于播音作品之内的联接播音员和受众的一座桥梁.对于播音员而言,把握好审美意象、构建好审美意象、传达好审美意象是播好一件作品、传递一种感情和拓展审美空间的关键一步.好的电视播音作品通过画面、声音这些介质把新闻的内核、语句的思想和播音员的情感一同传达给观众,向受众传达一种审美意象,赋予有声语言以灵动的生命,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愉悦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