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的犯罪现象,文章主张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考虑事出有因及受虐妇女所处的特殊情境,对受虐妇女量刑适当轻型化。文章提出受虐妇女犯罪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合理性,认为不仅期待可能性理论为受虐妇女犯罪量刑轻型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更好地体现民意与合乎刑法谦抑性。受虐妇女犯罪量刑轻型化将有利于保护受虐妇女,促进家庭关系逐渐和谐。但是要实现此目的,就有必要多管齐下,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着手,进行配套改革,文章也在此基础上提出受虐妇女犯罪的量刑轻型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性格,即施虐(挑战权威)倾向与受虐(依附权威)倾向并存。前者的存在为近代知识分子激进革命提供了新的原由;后者的分析则为当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不足厘清了历史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儿童受虐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并且结合社区资源,通过社区的服务体系这一服务平台,帮助受虐儿童从生理和心理上减少或是摆脱受虐后的影响,帮助在困境中的儿童摆脱受虐及受虐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时,增强儿童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家庭成员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虐待儿童的行为不仅给儿童带来生理上的伤害,更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儿童行为的社会性失范。但是目前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虐待儿童的行为本身及其危害,对受虐儿童群体的心理需求及康复教育体系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分析受虐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特点、问题成因及心理需求,提出从法制、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四个方面构建受虐儿童心理康复教育体系的路径,以期为受虐儿童的心理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面对长期或多次遭受家庭暴力的受虐妇女,询问其为什么不离开很不恰当,因为这一问题以一些不当的判断为基础。但受虐妇女容忍暴力、维持与施暴者的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其复杂的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母女之间、师生之间、耶利内克和埃里卡之间三个方面的关系细读了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认为埃里卡在母亲的长期桎梏下丧失了青春,在和克雷默尔的爱情中,女性意识逐渐回归,但她的受虐倾向又让克雷默尔止步。通篇充满了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王安忆小说的负心情变母题里,痴情女性以受虐来认同男权文化,导致了自我身份认同的严重危机。本文从这一母题出发,提出当代女性应该如何建构自我身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各国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已广泛运用在西方的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也遭到该理论的冲击。我们应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专家证言引入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以体现司法公正和对受虐者人身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人权问题,我国关于家庭暴力的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暴力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虐妇女社会支持总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的缺乏损害了受虐妇女的心理健康、小组辅导提高了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显著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10.
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家庭暴力引发的受虐妇女杀夫案件中,由于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类案件缺少明文规定,因而各地量刑在标准上掌握不一致,相类似的案件,不同的地方,所判刑罚却大相径庭,从死刑到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审判实践中迫切需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虐待不仅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干预,要求各地成立由多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危机干预和康复治疗。心理评估注重证据的收集与处理、知情权的授予和儿童的保护与安置;危机干预包括消解危险性因素和增强保护性因素;康复治疗分为筛选诊断、建立友好关系、梳理症状与反应、心理重建与观念更新等四个阶段。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加强相关社会宣传教育,制定心理干预的专项法律,成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机构,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儿童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我国受虐儿童身心的全面康复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塑造了狄希陈这个严重"惧内"的人物,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看,他的行为具有一种受虐倾向。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综合能力不足等因素使狄希陈产生受虐冲动,希图以妥协、消融进强大外在世界的方式获取安全感。这一过程具有强迫性、自伤性,并最终导致受虐倾向的形成。在大量明清小说作品中,以"惧内"为表征的这种倾向的普遍出现代表了一种社会异动,颠覆了传统伦理纲常的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契诃夫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的性格做深入分析。认为他的性格中具有现代性的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生存状态的绝望化,屈从权力的受虐性,社会价值的破坏性;进而揭示这篇小说灰色情调的普遍化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凌叔华的《酒后》通过对女性越轨心理以及越轨行为的描写,展示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但是由于女性所处的"被看"处境,以及女性主动承担的"受虐"地位,注定了这只能是一次适可而止的偶然叛逆。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社会,女性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接受了男权社会所划定的社会秩序,以及对女性理想化的"妻子"与"母亲"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结合精神分析学方法,以爱伦·坡的生活为依据,通过研读其作品,我们发现爱伦·坡的有些短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常常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男主人公都经历了变态恐惧和焦虑,其作品中充分展现了爱伦·坡的虐待癣和受虐癣.  相似文献   

16.
也许并不能包括所有,但在某种情况下,婚姻关系中长期而稳定的施虐和受虐关系,其实是双方共同需要的心理游戏。〈br〉 在某些长期家暴的情况中,女人一直在通过情感隔离、被动攻击等隐蔽的方式激怒施暴者,也就是说,这种女人即使再婚,遭受家暴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女性主义的运动以及理论的发展不断地唤起女性沉睡的意识,女性逐渐将目光转向家庭暴力领域,加上法医学的进步,受虐妇女综合症成为女性权益在法律方面的“护花使者”。此理论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价值,我们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对一些以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立法加以重新审视。而在具体层面上,该理论可以为中国刑事法律中增加规定“因长期受暴而被迫伤害,杀害施暴人的犯罪是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各地法院面对此类案件与酌定情节从轻判判断中,出现裁判不一的情况,最高法院可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指导性案例,解决此类案件裁判相差悬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显惠的“夹边沟”系列小说,敢于直面历史的创口,最大限度地去逼近历史的真相。他笔下的人物由受虐化为一种不自觉的虐恋,印证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残缺与精神的溃败。同时,作家的社会良知,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家对人的尊严维护和对崇高人性的赞美,从而将一个个逆境中卑微的知识分子悲剧故事,升华到一种对生命实体的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从而使这些作品在人性的超越上,有了不同凡响的审美品格,它既是一部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灵魂的忏悔录,又对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生具有警醒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对中国文学最值得重视的贡献,是自觉地从西方文学获得资源,创造了现代意义的中国虐恋小说,其贯穿始终的男女个体间虐恋关系的描写,具有独立的性社会学和美学的价值。李银河介绍西方虐恋理论和实践的《虐恋亚文化》是解读王小波小说的一把钥匙。但理论上把社会受虐和性受虐两种倾向混为一谈的模糊,却使作家的性幻想产生了某种迷误;而把《0的故事》作为推荐给中国人的西方虐恋文学范本,也暴露出作家思想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鹿鼎记》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恐怕就是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之一——建宁公主了.这位刁蛮任性、冷酷跋扈的公主,心理扭曲,甚至有施虐和受虐的行为倾向,让人触目惊心. 在小说中,这位从小娇生惯养的公主,其实空有金枝玉叶的名头,实际却是假太后毛东珠与神龙教瘦头陀所生的私生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