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以四言形式为准则 ,采用径引原文、概括故事、删节或增添词语的方式 ,将成语凝固在四字格中。笔者通过对《汉语成语小词典》所收录的成语的考察 ,说明非四字格的成语实在是微乎其微 ,因而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基本上都是四字格的结论。由于汉语成语存在着四字格化的强烈趋向 ,在鉴别熟语中成语与非成语时 ,语素组合的长短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四字并列成语是在成语并列关系结构中,有少数是四个单音节词并列如柴米油盐、琴棋书画、亭台楼阁、梅兰竹菊、绫罗绸缎等。通过对四字并列成语类型、特点、来源、运用情况的分析,希望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成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针对《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四字并列结构成语进行研究,探讨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语音、语义、语序等方面的特点,并试图寻找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历史发展和使用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线索,能够探寻出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含,以及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汉英成语的对比,结合汉语四字格成语特殊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英译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字数化成语约占汉语成语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数字组合方式呈穷尽式,其语法结构形式呈常规式。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四字格”结构在成语中占绝对优势。我调查过古今兼收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88.8%,重在收录今人常用成语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94.1%,从古今成语运用来看,四字格成语似有增长的趋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果?本试图从民族的社会化背景包括民族化心理来谈谈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鑫 《邢台学院学报》2012,(4):112-113,119
通常我们认为成语仅仅局限于四字格,但四言并不是成语的本质特征,成语中不乏三字的例子,并且三字格成语有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等优点,因而应重视三字格成语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在搜集、整理三字格成语的基础上,简要说明界限不清的三字格成语、词和惯用语在区分时应注意的问题,并选取收录标准较为严格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作为取材对象,对其中的73个三字格成语从来源、形式、意义、内部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源自古汉语的部分四字格成语为语料,通过探讨其日译问题,分析中日语中语义相同的成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原因,以期使日语习得者能更加正确地翻译来自于古汉语的成语。  相似文献   

10.
作为熟语的一种,汉语惯用语和成语都是经过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的语言结构,其意义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语“玉”词群的惯用语和成语为例,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范畴化,并对其隐喻认知意义进行分析,以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3条"无…不…"型成语的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将该类型的成语分为四字的和非四字的,其中四字成语又可分为主谓型的、动宾型的和特殊类型的,每一类型具有共性,亦有个性,可从语素的词性和意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这种研究对成语深层语义和引申比喻义的掌握往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我们获得一种启发:汉语成语扩及汉语词汇是成体系性的;促使形成分门别类积累成语的意识;还利于对此类成语的活用或者说此类成语的"潜成语"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还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包括不少汉语成语谚语。但这些成语谚语在日语里并不是以汉字形式出现,而是被日本人译成了日语,以日语的形式表达。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出处和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有些成语不用数词表数,本又想谈谈这类成语的表数方式、作用及维译。一、汉语成语的表数方式有五种,在维译时也有所不同。1汉语省略数词。在汉语中这些成语为了凝成四字格,省去了"一"和其他成分,如"目不识丁"是"不识一丁"的变式,省略了"一"。这类成语译成维语时,有的用"bir"译出了汉语中省略的"一",有的则采用意译法译成了维语相应的词。如:杯水车薪qongyaninnibirqθqksudaθqurmkboptu.寸草不留birtalgiyanimualdunnasliK.目不识丁elipningsunuinibilmaydian.2汉语用含数量的名词(包括方位词)表数。2.1表时间。常用年…  相似文献   

14.
英汉成语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成为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但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尤其是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多姿多彩.英语成语表达更理性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直接化,而汉语成语多四字结构,表达较感性化,表达方式更细腻、抽象和间接.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可以看作一个原型范畴,其成员分为典型的成语和不太典型的成语.它们依据成语的典型度不同而形成一个连续统.成语的典型度可以从源流、字数、形式、意义和功能几个方面来考察.汉语隐喻性成语也是一个原型范畴,典型的汉语隐喻性成语是具有隐喻性、经典性和沿用性的四字格构式.  相似文献   

16.
四字格形式的成语一直以来都是成语中的主体部分,古往今来四字成语也多被人们广泛运用。而同义并列成语一方面作为成语中的特殊群体,另一方面又作为汉语同义并列词语的扩展,非常值得关注。在前人研究成果——并列式双音词排列具有"平起仄收"的规则下,文章以《汉语成语小词典》为主,对其中的同义并列成语进行统计分类,尝试浅究小词典中的同义并列成语的排列规则及原因,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贾凤伦 《考试周刊》2010,(35):35-36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也包括汉语成语、谚语。日语吸收和借用汉语成语、谚语的形式很多,有直接借用的,也有翻译成日语的。直接借用就是书写形式和意义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本文就这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和用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的声调搭配形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现代汉语语音划分平仄的理论可予以分类统计。分类统计表明:平平仄仄式、平平平仄式和仄仄平平式是最重要的声调组合形式,根据一、三位上的声调可以不论的原则,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平仄搭配具有对称性特点。同时,在并列式成语中,以第二字是平声字、第四字是仄声字的居多,即先"平"后"仄"的形式居多。  相似文献   

19.
汉语“四字格”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形成的,一般都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汉语中“四字格”所占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四字格”成语在英汉翻译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民族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存在大量四字成语的原因,即偶对思维,尚古思维和具象思维,井提出了对成语中的虚义部分和成语中的形象部分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成语中的文化色彩传达到英语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