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更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觉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拨的课堂阅读教学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  相似文献   

3.
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个人素养。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重视阅读。新课标中也把阅读作为教学目标加以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必须从过去的被动方式转化为让学生主动接受的主动学习方式,需要用新的模式去展开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学生本是活生生的、有个性且不断发展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于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个性被扼杀,智能又如何能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是指语文新授课文篇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两个重要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要上好阅读课。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课堂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一学段的学生的个性也有差异,这给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难度,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设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及务实的教法,尤其不能忽视“读”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学生和教师就要交流,“文本”才会讲话。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人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一线老师,现就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探究,以求更好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凸显个性张扬性情 --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它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张扬性情。  相似文献   

7.
柏晓艳 《小学生》2023,(4):16-18
教育改革背景下注重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核心,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朗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本文对语文阅读中情感朗读教学的问题以及教学必要性进行阐述,就有效教学策略详细探究,以优化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阅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阅读的客体教材均与“情”紧密相关。教材的作者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阅读者学生是“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而教师则要使学生“缘情而悟理”,此构成阅读教学的三要素都离不开情感。如何在阅读理解训练...  相似文献   

9.
李光辉 《现代语文》2013,(12):143-144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新理念贯彻在阅读教学中,是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去阅读,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退位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自主阅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进入语文教学。自主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阅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刘红利 《陕西教育》2009,(11):58-5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1.
柯明川 《新疆教育》2012,(14):60-6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呢?下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1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利用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并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一箭双雕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建议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那么,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突破解读文本的障碍,最终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恰当链接材料,从而增加学生对  相似文献   

14.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自身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要么又变成“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在阅读观上都反映出以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教师都处于独语状态。如此种种,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限制了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建构一个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语文阅读教学当…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实现阅读对话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实现学生和文本对话的"中介"。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和发展的方式,"评读"这种阅读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相似文献   

18.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标中也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完成这些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而要想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方式多样。在此。我想仅从“阅读期待”这个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个人素养。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重视阅读。新课标中也把阅读作为教学目标加以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必须从过去的被动方式转化为让学生主动接受的主动学习方式,需要用新的模式去展开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