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课文撮要,就是集纳、提取课文的妙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说“穿插引进”是为了“引进外资”、丰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那么,课文撮要就是进行阅读理解的“精兵简政”,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和思考能力。   提到“课文撮要”,我们可以想到韩愈的“提要钩玄”读书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意。”我们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些遗憾:在中学语文课的日常阅读教学之中,很少见到用“课文撮要”的方式设计教学方案、结构教学步骤的教例。   “课文撮要”的教学设计不大同于阅读及写作教学中的复述、缩写。其…  相似文献   

2.
所谓“宏观学习法”,就是在学习中从全局着眼,根据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把握其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方法。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里所说的“要”即指“要领”、“纲要”,“提其要”就是要把知识的精要提纲挈领地抓起来;“玄”即指“奥妙”、“意旨”、“钩其玄”就是把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原理、原理与原理之间深邃、微妙的联系揭示出来。韩愈的话实质就是告诉人们:在批阅各种著作时,都只有从宏观出发,了解知识的全部结构和内在联系,才能使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给予科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一、带题求解法:带上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书,就好象给你的思想安上了一个钻头,不致泛泛而读,空无所得了。二、交替阅读法:大脑皮层是分区接受信息的。如果文理书交替阅读,相应区的脑细胞就会得到轮换休息,读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三、钩玄提要法: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书就要通观全篇,反复琢磨,融会贯通,然后提炼出文章的主旨,这会加  相似文献   

4.
唐代古文家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对于记事的书一定要抓住它的要点,对于立论的书一定要探索它的深奥道理。其实,韩愈的意思未必是这样机械,将两者截然分开。我们可以把这两句话理解为互文,即记事的书和立论的书都要既提其要又钩其玄,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片言居要,散点察微 如下面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5.
文本综合法     
每读过一个文本之后.大都会在记忆里留下一些印象,这印象也可谓整体的感知或把握。但若停留于这个层面.显然是不够的。换言之就得在进一步的解读中,有所综合。关于综合.前人多有论述。比如韩愈在《进学解》中就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相似文献   

6.
韩愈治学,不仅以“勤”著名,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概括了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而且还十分讲究治学方法.他在《进学解》里写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说:读书,不仅要看,要读,要想,而且一定要勤动笔头,勤记笔记。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书,  相似文献   

7.
概括,就是韩愈所说的“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这里“提其要”、“钩其玄”就是指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内容。阅读方面的概括能力包含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语段内容和层次的概括,全文中心的提炼等等。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扣住文章内容的特点去设置问题,让同学去思考回答,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达到提高他们概括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其精义.从哲学意义上说,也就是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读书上,特别是在文科的学习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政治学科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为例,谈一谈如何提要钩玄——理清"理"和"序".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优劣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韩愈在《进学解》中说 :“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提其要”、“钩其玄”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归纳、总结 ,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既便于记忆贮存 ,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也有助于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历史 ,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一、建立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方法(一 )引导学生分析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总体思路《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纲》又在“读写训练的要求”中,对初高中两个阶段分别提出要求。对高中阶段提出的要求是:“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这里提到的“比较熟练地阅读”,显然首先指的是在对初中阶段的要求中已经提到的“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进入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叙事性作品涵盖很广.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应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四类文章.也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仅仅是指写人、记事这两类文章.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认为,看一篇作品是不是叙事性作品,关键要看它的叙事性强不强.叙事者,讲故事也.这就是说,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不管它的内容是写人记事,还是描景状物.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点拨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点拨引导。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3.联想类比法。让学生把文中所讲的道理与生活结合起来深入…  相似文献   

13.
何谓“语感”?我想:语文教材是文章,文章是由语言文字缀成的,语言文字是信息传递、接收、转换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例子”,通过阅读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这里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在大脑思维作用下,对阅读客体(文章)中的语言信息做具体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想象等的认识过程。因此,语感应指语言文字实施者在与语言信息材料交织中,对语言本质意义的感性直觉的认识。这种认识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故称语感能力。 阅读教学要突出语感训练,因为“各种语言运用中的问题总是凭语感来解决的。”(章熊《语文学习》1991年7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从阅读方面看,有语音感,包括听的语音辨识,说的  相似文献   

14.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15.
杨振辉 《湖南教育》2002,(18):38-38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想在这里补上一句:“要想学生获得关于方法的知识,重要的还在于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我们说应重视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这里所指的方法,不仅指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指如何操作阅读方法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技能,不仅指掌握、运用阅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听说读写的自学能力。例如,进行“从事实看思想品质”这一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并能运用“从事实看思想品质”这一种阅读文章的方法当然是目的,但首先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什么是事实、如何找事实,什么是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6.
很多中学生朋友都在为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不高而苦恼。那么,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呢?我向同学们介绍两种方法:“生吞活剥法”和“猜读对比学习法”,请大家不妨一试。 “生吞活剥法”源于中国古代读书法,指的是虽然没有领会作品的精神意旨,但是反复诵读,直到熟读成诵。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古文的学习,也比较适用于初学者。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自然会产生质的飞跃(这里质的飞跃包括相关的两种:一是阅读能力,即会读;一是写作能力,即会写。)这种…  相似文献   

17.
所谓“巧”,指的是一方面老师在平日训练时要讲规律,给思路与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积累一些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感悟能力。实际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但只要会“在无法之中求得法”,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解题技巧的。一些基本的答题方法,一定要自觉地运用。如比较法,即选项之间或选项与材料加以比较;排除法,即逐步否定不合要求的选项;还原法,即将所要填入的语句做还原试验;语感法,即用默诵来检验语意的通顺、连贯等。所谓“快”,指的是阅读速度要快。这里包括视觉活动的动作速度快,题干选项正误的判断速度快,蕴…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的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就是让考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对文章概括分析的能力。“提要”就是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就是探索文章更精微的内涵。换言之,“提要”就是概括文  相似文献   

19.
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训练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其训练好目的是什么?教学的应汪意什么?答:这是侧重于读的训练项目,是由四年级“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篇的初步训练开始转入以篇为重点的训练。通过这一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明白阅读一两文章,不仅能理解内容,还要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且,初步懂得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地训练这种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通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阅读”?无论是不列颠百科全书,还是中国的语文教学.心理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即阅读是“阅读者从一定的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过程”。阅读训练也可以从这里看出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