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诚信、爱国、公平、友爱等,一个人的品德将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初中生正处于对这个世界一知半解的阶段,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判断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采用更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改革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教育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邰祥林 《成才之路》2011,(14):62-62
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良好品质是可以养成的。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能使教学融洽,也能使学生受用一生。良好品质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的,属于非智力因素,包括正确的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流、为人处世等习惯。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育是追随人一生的教育.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观、是非观,在任何时代都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儒家文化《弟子规》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这种回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郑闽秋 《中国教师》2014,(14):48-49
<正>《管子·修权》中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充分说明思想品德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漫长过程。思想品德教育,即以认识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并具体实践于生活之中,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思想品德课既是典型的育人课程,又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现行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主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  相似文献   

5.
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就为他们今后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 ,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或教育方法不当 ,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就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适应时代要求 ,提倡素质教育 ,把德育作为根本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小学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孩子们在个人修养、思想品德养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育,抓好思想品德教学,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生活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回归生活”理念的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教育人的德育课程,理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人是生活中的人,学生品德的发展不是离开生活的,他们理解品德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开始。学生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新课程要“回归”生活,意味着旧课程“脱离”生活。长期以来,在传统知识本位观念的影响下,旧课程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是最实在和最真实的,尤其是儿童的品德发展,必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活的情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融入情感教育,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情境教育应用的必要性,进一步促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生活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源泉。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在教育教学中,作为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广大教师,只有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的生活发展轨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探寻,才能促使学生生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来源。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有巨大的提高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只有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历史学科的德育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人类美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是最实在和最真实的,尤其是儿童的品德发展,必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活的情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使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落实到位,为学生逐渐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然而,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阅历方面的限制,初中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因而,在生活中常会发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产生挫折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意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  相似文献   

19.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有效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掌握学生思想特点,学习品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德育工作首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以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