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反映相对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索微机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模块化、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体系,探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进步与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犯罪心理学的本科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政法、公安等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探讨一种教学方法或技术来促进高校犯罪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通过教学发现,心理评估技术可以有效的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127-127
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海洋学院承办的浙江省第二届运动心理学论文报告会于2007年8月6日至8日在浙江海洋学院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主旨是营造一种平等开放、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为广大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良机,激发广大运动心理学研究者投身运动心理实践、进行理论探索的热情,以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激励学术创新,促进浙江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凝聚更多的学者、专家为浙江体育事业服务。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虞聪达教授、浙江省体育局副巡视员林…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竞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新纪录的不断诞生、运动心理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无论在体育界、心理学界、还是其他社会性学科中都已成热门话题、从不同渠道转入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适应祖国体育腾飞的要求、更好地为体育事业服务,本文试图对运动心理学现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与创新,并运用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F0003-F0003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定于2006年10月中旬在武汉召开全国运动心理学论文报告暨学术研讨会。大会主题为“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与重建”。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测量●体育运动中的情绪●康复中的心理学问题●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心理技能训练●认知-行为技术●运动技能的习得与发展●锻炼的心理学效益●教练员的心理●体育官员的心理●运动员的退役与角色转换●运动队的凝聚力与团队建设●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其他2报送…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一)发展沿革1980年我院承担委管重点科研课题《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成立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课题组。1983年成立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研究室。1988年根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我院运动心理学科的基本条件,成立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研究所。1989年经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批准,首次在我院试办运动心理学(本科)专业,并在全国招收30名学生。由该所负责筹办。(二)组织和人员概况所长:邱宜均教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运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现有冰雪教学基础上对冰雪运动课程进行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提高冰雪运动教学质量、推动冰雪运动的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分析高校冰雪运动教学模式面临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冰雪运动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有待完备、课程设置僵化与单一等困境,提出树立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丰富冰雪运动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冰雪运动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系统等一系列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贺林 《体育世界》2009,(4):102-103
本文从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对篮球运动员的选材进行研究。望对我国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与刨新,井运用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起点,探索本科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及深化体育院校内涵发展的具体举措。认为:体育院校必须落实评估整改、人人自觉行动;坚持持续建设,确立以自我质量保证为核心的长效机制;围绕培养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育院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培养,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着我们的教学计划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对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应该完成的本科阶段培养任务。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民传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必然,唯有改革才能进步。民传专业的改革应该遵循相应的要求,以专业本科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职业培养为抓手,通过大小通识教育,进行课程模块的设置,使民传专业的本科生成为有专业素养,又有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和新教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动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在教法改革方面依然不足,就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看仍存在各种局限。因此,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笔者在进行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反思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教学成效监测机制,并致力于动态教学成效监测指标建设,目的在于真正落实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和人才培养指标,实现学生体育素养、体质全面提升与体育文化素养并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艳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54-55,64
文章从武术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关注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为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的提高提供可行路径。对武术的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形美意美等特点的合理应用,能直接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正确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我国高尔夫本科教育在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其发展的影响因素,从专业内涵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教育与行业的联动发展等方面,深入思考我国高尔夫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汪军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59-60,22
对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全面分析及归纳总结,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三峡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8年教学实践与改革进行分析,对创新型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的选材进行研究和综述,并与运动竞赛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有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不能充分体现篮球项目的特点;运动生理学指标中,肌纤维组成、血乳酸、心功指数、发育程度的分型、尿肌酐更能代表篮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中,认知焦虑、运动智力、意志力、敢为性指标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8.
培养目标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总体规范,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培养目标与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密切联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但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对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实施和安排,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需求导向是我国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基本原则,带来的是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做出调整.体育人才培养一般性目标应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应面向所在区域体育、文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多元化体育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要走人类表型、运动型和基因型跨尺度关联性研究之路,走运动员选材与青少年育才相结合之路,其创新研究结点就是精准选材。“表遗选育”跨尺度关联性研究正是创新我国精准选材崭新的技术平台。在运动项目特征框架下,深化表型组学研究与结合基因测序才能找到精准选材的关联性突破。文章就运动员科学选材如何突破瓶颈,搭乘人类表型组计划的东风,顺势而为、锐意进取,实现体育人才精准选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体育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师范类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出现有体育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弊病,如教学缺乏灵活性、讲授方法过于传统、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感和实践机会等。提出要对体育心理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对建构主义教学观和专题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