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娟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7):99-101
近年来句法象似性成为了语言象似性研究的重点。从距离象似、顺序象似和数量象似三个方面分析句法象似性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某些理论,可以发现,语言象似性与生成句法并非截然对立。句法结构具有象似性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在讨论句法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句法象似性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理论认为句法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合理适度地引入象似性理论,如"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独立象似性",可以降低语法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增强语法的可感知性和可接受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是现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反映了语言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一种自然关系。语言的这种象似性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段,不仅运用于文学作品,还大量运用于演讲这一类特殊体裁中。本文将从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四个主要的句法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句法象似性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效果。通过对各类英语演讲文本的解析发现,句法象似性原则的使用能够增强演讲文本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5.
袁微 《外国语文》2023,(1):112-122
中国减贫话语的英译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智慧全球共享的前提。象似修辞翻译是运用语言象似性作为象征资源增进国际受众理解、互动与认同的交际行为,翻译时对象征资源进行有效保留和创造性重塑才能再现原文蕴含的劝导、理解、合作的修辞动机。通过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译本的分析发现:对于顺序象似修辞的英译,要确保逻辑顺序与原文的逻辑顺序象似一致,必要时进行语法和结构调整;对于数量象似修辞的英译,在确保原文语符数量再现的同时,进行同义词替换或句型转换以避免僵硬的重复;对于距离象似修辞的英译,首先尝试直接再现原文语符的距离象似性,再根据修辞动机和受众心理对原文的距离象似修辞进行创造性再现与重构。中国减贫话语句法象似修辞的翻译强调译文对原文语符象似的灵活再现,注重对原文修辞力和感染力的重构,重视对翻译受众的关照与考量,引发国际受众情感共鸣,达到理解、认同、合作的翻译目标。句法象似修辞视角下的中国减贫话语英译研究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彰显国家话语自信和构建国家形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在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从句法的时间顺序象似性,句法的行为感知顺序象似性等方面对句法的顺序象似性进行了探讨,发现句序在很大程度上与时序、动作次序和感知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模仿原则”,即形式模仿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诗歌、文字与绘画三者的关系,揭示三者间的“模仿”本质.可以利用象似性原则帮助译者从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及篇章象似性三个层面分解并阐释原诗:通过词汇象似性帮助阐释并翻译诗歌的“意象”,通过句法象似性揭示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关系,通过篇章象似性分析诗歌翻译的完整性——歌意象的完整、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整.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探讨诗歌意象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象似性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象似性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层面。目前,将象似性理论应用于句法、语篇分析的研究较多,而将象似性运用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尚不深入。从语言本身来看,象似性的表现手段大致可以归纳为语音层、句法层和语篇层。从语言使用过程来看,这三大层面往往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并非相互独立,泾渭分明。因此,象似性可以应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象似性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试论象似性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文章在简述了国内外关于象似性理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之后,分别探讨了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对于外语教学中诸如词法、句法教学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语言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与人类的认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诸多象似的地方。事实上,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句法象似性三种原则的具体研究,来讨论并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主谓结构构词能力极低,是复合词中最不能产的一种结构.从独立性象似动因角度解释,主谓结构不容易成词,是由于结构本身极强的句法独立性.主谓结构成词要受到词法独立性的语义条件限制,弱化整体结构的句法独立性,弱化构成成分的词法独立性,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词法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诗歌关心象似性胜于真理”,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诗歌的象似性特征,以象似译象似,能够更好地揭示诗歌形式背后所蕴涵的意境,实现原诗和译诗之间的形神皆似。在象似性视角下,从语音、数量和对称象似性三个角度来对比研究杨译和霍译的几首《红楼梦》诗词,探究孰优孰劣,以期为诗歌翻译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内译界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重"神"而轻"形"的倾向,然而根据语言映象象似性理论,依据听觉、视觉形成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就英文诗歌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主题与作品在语音象征、韵式、格律、语相和篇章等五个方面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之"形"与主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译这类文体时,对这些形式层面的因素也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过于轻"形"。  相似文献   

15.
陈玉生 《海外英语》2012,(18):222-223,225
对语言的象似性研究已成为近年语言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其主要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语篇层面涉及较少。该文试图拓宽语篇象似性研究的领域,尝试对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语篇进行分析,以验证语篇象似性的适用性。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英语教学语篇中的象似性,提高学生对篇章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顺序象似性角度出发,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复句中的分句顺序三个方面比较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中折射出的不同的象似性特征、方式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象似性指语言的表达形式与其所表迭的内容之间具有一致性的关系.语言的这种象似性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当中,在文学作品和包括演讲词在内的各种体裁的语篇中也被大量使用.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象似性广泛存在于演讲词的音系、词素、句法结构和语篇中.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以象似性为理论基础对演讲语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的首要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形成特点受到距离象似性的制约;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给予”义、“取得”义双宾语结构更充分对应于概念距离——事物的转移和达到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带介词的间接宾语位于动词前或直接宾语后的句式则表示一个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