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们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形成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变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认知水平及人格发展方面出现较多的缺陷,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教育的最佳方案。一、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单亲子女是因家庭变故而产生的。这些家庭变故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造成心理不平衡。要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我们必须像医生一样使用“望闻问切”各种方法,发现他们形成的心理障碍,以便“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
单亲学生由于家庭的变故,生活在不完全家庭,他们的心理障碍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各种心理障碍常常交错在一起,如不及时“治疗”,必成大患。医治他们受伤心灵最灵验的药就是家长的爱,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家访,紧密联合家长的力量,使这种灵药更适当、更及时地在学生身上产生化学作用,引领学生走出心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由于社会化分工及价值观的重新整合,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和家庭出现的意外变故,使亲情“缺位“学生数在逐年上升。据统计,武汉市杨园学校这类学生近20%,笔者所带的班里就有6位。据观察发现:亲情“缺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行为也出现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们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形成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变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认知水平及人格发展方面出现较多的缺陷,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教育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由于家庭的不同变故,单亲家庭的孩子数目逐年增加,据统计某市两万名在校中小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9.7%。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心理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因而逃课、打架、偷窃、进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夜不归宿等问题,绝大部分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这类孩子如果教育不好,不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几年来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 由于社会化分工及价值观的重新整合,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和家庭出现的意外变故,使亲情"缺位"学生数在逐年上升.据统计,武汉市杨园学校这类学生近20%,笔者所带的班里就有6位.据观察发现:亲情"缺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行为也出现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7.
现在,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比率在逐年增多。家庭的变故使这些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从而产生了学习、情绪、交往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单亲家庭学生多一点关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相似文献   

8.
高校帮困资助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惠性差别待遇,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遭遇不公的适当补救,以及为了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正向歧视而采取的特殊优惠待遇。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高校帮困资助实质是消除不同学生群体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受教育权的差异,是对既有不公的矫正,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高校帮困资助不构成“歧视”,但也需摆脱“歧视”之嫌。  相似文献   

9.
对于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本应享受更多家庭温暖的年龄,由于家庭的不幸,给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造成许多的变故。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怎样才能打开他们关闭的心扉.让受伤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关爱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黄学英 《时代教育》2007,(7Z):77-77
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城郊学校高中班主任.近几年来发现“不健全家庭”逐渐出现:学生父母离婚、再婚,外出打工、暴力等现象成逐年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是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增多的主要根源之一。如何培养教育因“家庭不健全”造成“心理不健全”的高中学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思索的问题。笔者希望自己的认识能引起各位同仁对这些学生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编     
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变故,缺少完整的母爱或父爱,使他们在心理方面表现出的许多异常现象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为复杂、严重,故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对离异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3.
对“特殊学生”要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和再婚家庭的子女,由于年龄小,对家庭的变故无所适从,苦闷压抑,又没有人帮助,处于父母感情的夹缝中,因而他们中有的变得或内向敏感,或暴躁偏激。这里暂时对有这类心理变化的学生称为“特殊学生”。教育这些特殊孩子,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进而疏导他们的心理并改善其认知及性格。看——悉心了解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盲目地采用“千人一方”的做法。我经常在工作中观察这样的学生,并把他们划分为急躁偏激型、敏感多疑型、暴力自卑型。然后依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教育:对急躁偏激的学…  相似文献   

14.
所谓“破损家庭”学生,常指父母离婚、再婚,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由父母一方亲戚、老人监护抚养的学生。“破损家庭”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来,“破损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多,在小学已形成特殊的群体。由于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心理发展不健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性格趋于自卑、孤独、敏感、固执;对家庭、社会产生不满;学习成绩下降,成为  相似文献   

15.
法国:不评“三好生”法国中学体制和我国不同,初中(COLLEGE)和高中(LYCEE)完全分开。孟德斯鸠高中位于巴黎西南郊,既不是重点中学,也不是移民子弟集中的“问题学校”,全校三百六十多名学生,40%来自低收入家庭,60%来自中高收入家庭。校长菲利普·法塔斯说:“我们  相似文献   

16.
最近媒体多次报道教师严重体罚学生,引起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关注,如广东的“巴掌老师”、“教鞭老师”和河南的“撕脸教师”等。尽管全国各级教育部门也一再强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然而学生受到教师伤害的事件仍然时有报道。笔者认为完全是那些教师没有掌握好惩罚的“度”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受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变故学生往往性格孤僻多疑,思想偏激消极,心理上自卑、沉郁.学生工作者要将因材施教,科学育人的宏观思想工作原则施于微观主体,及时发现存在家庭变故的特殊学生,通过谈话全面了解情况,并使其释放内心压力;激励帮助其发现自身优点,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予经济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指导其恰当定位自我,做好大学生活和未来的人生规划.由此,实现对家庭变故学生的转化,并通过个案总结、积累做好特殊学生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家庭的变故以及物价上涨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在高校出现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资助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要对学生提供素质和能力支持。这样才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9.
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在我国较发达地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一般都较为富裕,住房条件优越,拥有汽车家庭的数量正逐年增加,相当一部分家庭雇有保姆或钟点工操持家务,学生享受着“皇室”家庭般的“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留给学生的唯一任务便是学习。他们一天从早到晚,在校时间达九到十个小时。此外,星期六学校还得补课一天。学生们奔命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星期天休息时间,低年级学生还得寻找各种老师接受琴棋书画等各类特长教育,高年级学生要进入各种文化辅导班或请家教补习各科文化。由此看来,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属于自己并供…  相似文献   

20.
苏枫芳 《福建教育》2005,(6A):58-58
三年前,我刚接四年级这个班没几天.就有一起打架事件发生。为了弄清事情缘由,我找学生了解情况。全班同学不假思索地田答:“白鹏是个怪人。”有的还直言不讳:“他有点弱智.我们却不喜欢他。”白鹏何许人也?他原本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二年级那年,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离异,给他造成巨大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