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以学校为说明对象,写一篇有“总说”有“分说”。而顺序恰当的说明文。2.给本地的一处旅游景点或自然景观确定两个不同的说明目的,分别考虑如何“总说”,再“分说”的内容和顺序。  相似文献   

2.
题目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1.以学校为说明对象,写一篇有“总说”有“分说”而顺序恰当的说明文。2.给本地的一处旅游景点或自然景观确定两个不同的说明目的。分别考虑如何“总说”,再明确“分说”的内容和顺序。(原人教版)提示:要做到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确定文章的说明目的,即你想向读者介绍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你的准备工作,如收集有关资料、实地考察、进行采访等,都必须围绕说明目的来进行。其次,根据确定的说明目的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说明的顺序多种多样,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相似文献   

3.
第一单元 [训练重点]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 [参考题目]给本地的一处旅游景点或自然景观确定两个不同的说明目的,分别考虑如何“总说”,再明确分说的内容和顺序。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训练,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随想录     
(一)教师是光,是光源。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或者因幸福而宁静,或者因幸福而哭泣。当我们用一颗爱心与诗意去耕耘三尺讲台的时候,当宇宙之光、心灵之光融为一体时,一颗颗鲜活的生命已然成为光的一部分。教育是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是用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总分”的作文结构方式加以适当变化,或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或分分分。不论如何变化,一篇说明文绝对离不开“分说”这个极其重要的关键部位。但在多年来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中,却忽视了对说明文“分说”结构的研究。人们的着眼点一直放在“说明的顺序”上,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关系顺序的角度来探求说明文内部结构的方式。这样形成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例如,解释不了某些实用说明文如说明书之类的说明顺序;又如,“以逻辑关系为序”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初学者感到十分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本设计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理论指导明方法、例文示范练思维、写作实践表生活。【导写过程】一、要点梳理1.回顾《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明确:总说和分说。2.学生快速默读短文《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后回答:分说有哪些不同的说明顺序呢?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二、例文印证1.多媒体出示四段例文:(1)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真谛在于一个‘爱’字。”爱,可以由行动来诠释;爱,更要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爱,任何干遍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黑暗,收获硕果。尤其是差生,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指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能力定位】安排顺序 ,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 ,怎么样把这些题材恰当地安排 ,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 ,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 ,哪层意思后说 ,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 ,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不同文体的文章 ,往往有不同的安排顺序的方法。记叙性文章 ,常常根据时间、空间、事物的逻辑分类或感情的变化来安排顺序 ;说明性文章多以说明对象的逻辑分类(例如总说和分说、重要和次要 ,事理发展的顺序等)来安排顺序 ;议论文则又常常按照结构方式例如导论、本论、结论或以总分、并列、…  相似文献   

9.
【重点难点】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个园林 ,而是 10 0多个园林的共同特点。由于篇幅的限制 ,作者没有也不可能采用空间顺序 ,按照旅游线路来一一进行介绍 ,而是巧妙地采用从全局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的“总说——分说”的结构顺序来达到说明的目的 ,这是本文结构方面的特色 ,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苏州园林景观是优美的 ,而作为介绍苏州园林的课文的语言更优美。本文语言严密生动、流畅自然、通俗易懂 ,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范例 ,也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导语设计】导语设计要简洁、明快、直奔重点 :( 1)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常按时间…  相似文献   

10.
“用心说 ,嘴里没有假话 /用心听 ,耳旁没有噪音/用心看 ,眼前没有黑暗 /用心走 ,身边没有距离 /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人间多善良 /我们都有一颗美丽的心 ,人间多美丽。”这是一所聋哑学校的校歌 ,表达了聋哑学校师生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情怀 ,在令人感动的同时发人深思。联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睁眼说瞎话”的社会实际 ,我们请到了三位高中生 ,以“真与假”为话题 ,为大家示范作文 ,且看他们是如何看待“真假”问题的。“真假”话题作文设计@阿黛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的层次结构有三种方式:①递进式。分全篇递进和局部递进,往往表现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果溯因、由实到虚等。②连贯式。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依次介绍。③总分式。“总”即概括介绍或总结归纳;“分”即具体分说。可分为三小类: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多以判断句(类似议论文的论点)出现,如《中国石拱桥》第2段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一句;也可出现在定语位置上,如“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或每段的开头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写作有明确的要求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即“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可见 ,初学写作说明文需注意三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正确使用说明方法。其中“说明事物的特征”是说明文的根本目的。如果把说明目的比作“过河”,那么说明方法即是过河的“桥”。没有了说明方法的桥 ,过河也就可望而不可及了。恰当使用说明方法 ,可以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突出 ,说明事理的阐述更充分。说明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准确把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 ,而且要能根据说明目的和说明对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14.
《松鼠》以丰富的知识性见长,同时,作者说明的条理性、准确性和生动性更强有力地增强了文章说明的情趣。先说作者说明的条理性。从总的方面来看,课文采用了由总述到分说的说明顺序,脉络十分清晰。文章首先概括指出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接着,文章具体分说了松鼠漂亮的外貌(第二段)、松鼠驯良的性格(第三段)、松鼠的乖巧伶俐(第四、五段)、松鼠的作用(第六段),作者在每一部分中着重突出松鼠某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突破口 第六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几篇课文在语言上都有准确、生动、形象的共同特点。故事单元的教育突破口应为“总分结构中总说与分说的一致性。” 总说分说是说明事物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本单元课文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对于此结构中总说的理解一般为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位置多在开头或结尾(结尾总说多为总结全文)。开头的总说段即为下文分项说明的依据,段中大多都有关键性的最能概括分说内容的一句话。而教师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说明文,要学会“三部曲”,哪三部?一、初读速“唱”,整体感知。通过初读,分清文章类型,明确说明对象。即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平实性说明文还是文艺性说明文,通俗性说明文还是应用说明文,小品还是解说词……为唱好全文定下基调。二、再读慢“唱”,理清脉络,结构上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不还是空间顺序,抑或逻辑顺序。在此基础上弄清各部分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的叙述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宜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等实体事物宜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宜用逻辑顺序。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掌握时间、空间叙述顺序,但是对于运用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组织文章内容,却感到头疼。逻辑顺序就是在说明事物时按被说明对象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文章结构。这种顺序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先概述一般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  相似文献   

18.
曾有作家说过 :写文章是整理我们的思想 ,使之明确化、条理化、具体化的过程。这句话应用在写说明文时尤为重要。要写好说明文 ,在注重抓住事物特征 ,准确进行说明的同时 ,定位好说明目的 ,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安排好说明顺序 ,首先应明确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一、明确说明文结构和说明顺序的区别有一道关于《中国石拱桥》的阅读分析题 ,要求说一说文章介绍赵州桥时所用的说明顺序。由于当时给定的“标准答案”是“总分”,因此凡答“从整体到局部”的一律视作错。这种严格地按标准答案阅卷造成的冤案虽已成为…  相似文献   

19.
周万华 《班主任》2004,(12):20-21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之心,就是为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  相似文献   

20.
海伦·凯勒什么也看不到,可是她写的作品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一个比常人少了眼睛的光明,少了耳朵的聪灵的人,怎么能写下那么多优秀的著作呢? 我想,是海伦·凯勒比常人多了一颗“心”,一颗比常人更敏感的心。以前的海伦被黑暗与寂寞笼罩着,是知识把她从黑暗中解救过来,并且让她享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