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旭午 《学子》2012,(11):4-6
编写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洪宗礼先生常这样讲,他的"三一"教材观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理性追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领略一番洪先生的"三一"教材观。所谓"三一",即"一本书""一串珠"和"一条线"。"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编课本,每学期只用一用教材,而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结...  相似文献   

2.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方面。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基于"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需要,为多元主体间提供平等对话平台的需要,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处理指的是在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的教材组合过程,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说,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不仅指语文教科书,还包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切信息。我们把语文教科书称为"显性"教材,把其它的语文信息称为"隐性"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自觉填补"显性教材"(教科书)留下的空白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应有的课程价值,自觉根据教学实际对显性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造,挖掘出和教学相关的"隐性"教材,从而进一步丰富显性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从教材编制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苏教版语文教材"活动体验课"提出:在教材编制中存在着选文不当、概念模糊、知识缺席三个问题;针对不同人对"活动"的理解,笔者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结合相关的案例作了剖析;结合《美国语文》相关活动课程的设计,指出了活动课教材编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文教材专指语文教科书 (即语文课本 ) ;而广义的语文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录音录像带、激光视盘、媒体软件及教学参考书等。本文所说语文教材是狭义的语文教材。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演变的轨迹 ,有助于教材的改进和完善 ,有利于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从西周开始到目前使用的2 0 0 0版小学语文教材 ,其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一、韵文诗集式教科书西周至唐宋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 ,基本上是内容单纯、形式单一的韵文诗集式的集中识字读本。我国西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知识本位走向人的本位、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生活、从知识掌握走向活动建构。就其实践路径而言,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价值追求,对教材进行"生本化"处理;以学生活动为重要手段,对教材进行"活动化"处理;以语文素养为重要载体,实现教材的"心灵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开明国语课本》是目前受到关注和好评的民国教材之一,它是由叶圣陶和丰子恺两位教育大师合编的。该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充满着童趣的内容、充盈着童心的插画以及充溢着童真的文体,构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世界。这样的编写理念,启示我们在编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回归儿童世界",要善于同儿童站在一起,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描绘儿童的生活。从而不断推进当代语文教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选修课程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中的选修教材的研究又是其中的焦点。通过对目前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选修教材的编制、评介、比较和使用四大方面,而目前的研究本身存在着实践层面探讨多而理论层面开掘少、关注现实多而研究历史少、关注国内多而中外比较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孙楠 《现代语文》2010,(10):84-85
语文教学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对学生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形式,  相似文献   

13.
特级教师余映潮针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首次提出了"理读"的概念。他将"理读"解释为"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这是一种有效的教材阅读方式,也是"理读"的第一种境界;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细致解剖文本,进而达到"理解式地读"的要求,也就是"理读"的第二种境界;最后,语文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还要具备理智辩证的眼光,客观地审视和处理语文教材,争取进入"理读"的第三种境界,即"理智式地读"。  相似文献   

14.
虽然现行职业院校语文教材较之过去确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有关技校语文教材的"文化标准"问题,课文篇目的"选择标准"问题,特别是教材的"开放性"问题,同行之间有相当大的分歧。这里,笔者对"开放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飞机起航,帆船出海,都有一个起点,语文教学也有一个起点,那这个起点在哪里呢?沈大安先生说:"要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语文教学的起点在文本解读,因此,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潜心涵咏,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不妨从以下视角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不集中识字是两岸三地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这种教学方法跟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教材与语言脱节,不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施行"集中识字"、"识字教育与书法教育分途"、"语文教学与诗歌教学紧密配合"等改革创新。同时,语文教育应吸收传统蒙学的优点。最终,希望中国的语文教育,使学生们经过小学与中学的十二年教育,无论是阅读或写作,都能纯熟地运用文言与白话两种文体,充分了解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见。这样,"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语文教学总目标才不致流于口头,才能落实生根。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地组合教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文本为依据,灵活地将其和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教学的方法。新课标明确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样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出现了很多篇,在教材参考中明确给它们定义为"文艺性说明文"和"科学性小品文"。从名称上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文艺性说明文"和"科学性小品文"比"说明性文章"更强调了文章的语文性。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上,我们更容易被"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性所吸引而忽略属于语文这个学科更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5,(5):41-41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语文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教材是一个系列,指的是经过中央和地方有关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的供学校教学使用的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指导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各类语文练习册、语文教学挂图、语文音像材料、语文教学软件以及语文选修教材、语文活动教材和语文课外辅助读物等;狭义的语文教材,则通常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20.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是语文教学的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蕴含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